央行限貸重創法拍市場 全台交易量創22年新低
中央銀行持續緊縮的房市政策,不僅壓抑一般住宅交易,更讓法拍市場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迷。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2025年上半年全台法拍移轉棟數僅1,516棟,較去年同期大減17.6%,創下自2003年有統計以來的最低紀錄。專家分析,這波「法拍寒流」主要受三大因素影響:銀行貸款審核趨嚴、法拍物件風險高,以及市場價格與一般成屋趨近,導致投資人進場意願低落。
觀察六都表現,臺北市(208棟)、新北市(203棟)與高雄市(206棟)雖為交易量較高的區域,但整體仍處歷史低檔。值得注意的是,臺南市上半年法拍移轉僅99棟,成為六都中唯一未破百的都會區,而臺中市(152棟)同樣寫下10年新低。臺中、臺南因近年房價漲幅明顯,屋主即使面臨財務壓力,仍可透過一般市場降價求售,避免進入法拍程序。此外,這兩大都會區的新建案話題不斷,吸引高槓桿投資客轉向預售市場,進一步壓縮成屋與法拍物件的需求。
桃園市是六都中少數法拍量逆勢成長的區域,2025年第一季移轉棟數年增34.5%,主因在於重劃區推案過剩,部分投機性買盤在房市反轉時面臨資金壓力,導致法拍供給增加。然而,這樣的「異軍突起」反而凸顯區域性風險,尤其在高利率環境下,過度槓桿的投資客可能成為下一波違約潮的主要來源。
當前房貸利率仍處16年高點(2.224%),加上銀行授信緊縮,屋主還款負擔持續加重。若房市氛圍未見好轉,未來可能出現「違約增加但法拍流標」的矛盾現象,即屋主雖無力償貸,卻因市場承接意願低迷,導致法拍物件難以順利脫手。
此外,2025年上半年全臺住宅使照核發量近7萬宅,創歷史新高,龐大的交屋潮碰上限貸令,恐使部分買家面臨貸款成數不足的違約風險。尤其《平均地權條例》修法後禁止預售屋換約,購屋者若無法履約,可能直接面臨法拍命運,進一步加劇市場壓力。
法拍市場的極度萎縮,反映央行信用管制已深度影響不動產交易鏈。短期內,在利率高檔與銀行授信保守的雙重夾擊下,法拍量難有起色;中長期則需觀察違約率是否攀升,以及政策是否調整。對購屋族而言,當前環境雖可能提供議價空間,但財務規劃更需謹慎,避免因資金周轉不靈而陷入法拍困境。這場「限貸風暴」不僅考驗市場韌性,也將重塑未來幾年的房市格局。圖/google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