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仲內幕:為何買家「跳仲介」反而可能多花錢?
最近在房產討論區看到一位仲介分享的親身經歷,引發了我的思考:
「仲介分享一下上週發生的事。買方跟開發店的仲介看完房子有中意,且知道是親友專任委託,卻轉頭找其他品牌的仲介下斡旋。
仲介來找開發配案後,從一些蛛絲馬跡就能知道對方是哪個客戶。當然談還是會談,但是以買方的立場來說,要買便宜一點,絕對是跟開發店談阿。
先不說底價有沒有卡高,要折讓服務費,一家折總比兩家店折來得容易。各位廣大的買方怎麼會做這種搬石頭砸自己腳的事?錢太多?」
為什麼買家會「跳仲介」?
1. 誤以為可以拿到更好價格:許多買家認為透過不同管道詢價可以「比價」,但實際上專任委託的物件價格權限主要仍在開發店手中。
2. 與原仲介互動不佳:可能是看屋過程中的溝通問題,讓買家想換人服務。
3. 誤解服務費結構:以為找多家仲介可以「壓低」服務費,卻忽略了服務費折扣的談判空間其實在開發店最大。
為什麼這可能是錯誤策略?
1. 開發店掌握最大議價權:如原po所述,開發店通常能提供更直接的價格折讓和服務費調整,因為他們與屋主有直接關係。
2. 雙仲介可能提高成本:當兩個不同品牌的仲介介入時,服務費分配更複雜,反而可能減少買方能獲得的折扣空間。
3. 可能延誤交易時機:多方溝通可能造成訊息混亂,延誤最佳購買時機。
給買家的建議
1. 直接與開發店誠懇議價:表明購買意願,理性討論價格和服務費空間。
2. 建立單一信任管道:與一位專業、可信賴的仲介合作,通常能獲得更好的服務和條件。
3. 了解專任委託的意義:專任委託物件意味著屋主已授權特定仲介全權處理,繞過他們未必能獲得更好條件。
房產交易中,看似聰明的「多方比價」策略有時反而會讓買家處於不利位置。理解市場運作規則,選擇正確的談判對象和方式,才能真正省錢又省心。與其「跳仲介」,不如好好與開發店的專業人員建立互信關係,這才是達成理想交易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