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老條例倒數計時引爆「帶殼土地」搶購戰 建商寧願空等5年也不放手的驚人算盤
桃園市區土地稀缺問題日益嚴重,建商開始轉向收購「帶殼」土地,近期一筆中平路養護中心交易引發市場關注。川洋建設以2億元買下293坪土地及157坪建物,卻面臨必須閒置5年才能取得危老容積獎勵的尷尬局面,反映出建商在土地開發與政策限制間的兩難。
這座位於桃園區中平路的「莨璟護理之家」,土地屬第二種住宅區,距離桃園市政府僅5分鐘車程,區位條件優越。然而,25年屋齡的建物距離危老重建30年門檻尚有5年差距,讓這筆交易陷入開發時機的尷尬處境。業界人士分析,建物現況不佳難以出租,立即開發又無法取得容積獎勵,預估買方可能選擇閒置等待資格符合。
桃園市區土地供給緊繃,促使建商紛紛鎖定汽車旅館、幼兒園、養護中心等「帶殼」土地。這類交易不僅能取得稀缺土地資源,更有機會透過危老條例獲取最高40%的容積獎勵,大幅提升開發效益。然而,隨著危老條例預計2027年落日,建商必須精算時間成本,在政策紅利與土地持有成本間取得平衡。
在地房仲指出,該區域周邊多為老舊獨棟建物,新建案供給稀少,未來推案單價站上5字頭不成問題。特別是鄰近市政府的區位優勢,讓建商願意承擔5年的等待成本。不過,這也凸顯出桃園市區更新面臨的困境:老舊建物尚未達重建標準,卻已不適合繼續使用,形成都市發展的過渡期空窗。
這筆養護中心交易反映桃園市區土地開發的現實挑戰。建商為取得土地原料不惜承擔數年閒置成本,顯示對後市仍具信心。隨著危老政策可能延長,這類「帶殼」土地交易熱度預計將持續。然而,如何縮短都市更新的過渡空窗期,避免土地資源閒置浪費,將是地方政府需要思考的重要課題。對建商而言,精準掌握政策時程與市場脈動,將是這波「帶殼」土地獵地潮的致勝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