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市貨轉中心重劃區開發「一熱一冷」 嘉市全數標脫、嘉縣多地荒廢
【M傳媒地方中心/嘉義報導】
延宕近40年的嘉義縣市貨物轉運中心重劃區,原被定位為串聯高鐵、國道及果菜市場、漁市場的重要物流樞紐,但因縣市分頭開發,嘉市區段與嘉縣區段出現截然不同的開發現象,形成「一邊熱銷、一邊荒蕪」的鮮明對比,引發外界關注。
位於高鐵大道旁的嘉市重劃區,2017年率先動工,至2024年完成22筆抵費地標售,全數順利標脫,總面積約1萬5713平方公尺,標售總額達6億4350萬元,每坪成交價介於10至15萬元之間,吸引投資者及市場目光,成績亮眼。嘉市成功關鍵在於重劃區位置緊鄰高鐵及中山高速交流道,交通便利,加上周邊商業消費環境成熟,投資吸引力強。
然而,相隔僅一條界線的嘉縣貨運轉運中心,情況卻大相逕庭。重劃區內大片土地仍雜草叢生,售地看板稀落。據嘉義縣地政處統計,縣轄區開發面積達28.34公頃,抵費地共38筆,但至今僅標脫13筆,平均每坪成交價約15.66萬元。為促進土地活化,縣府表示將進一步強化抵費地招商與推廣,期望發揮園區整體效益。
房仲業者分析,嘉縣區段土地開發曾吸引投資客,每坪喊價一度衝上20萬元,但隨後市場觀望氣氛濃厚,加上央行信用管制、投資報酬率不明朗,買氣退潮。此外,貨轉中心土地使用限制僅限「貨運倉儲、批發物流及大型商業服務設施」,未開放住宅與一般商業用途,且部分土地位於空軍水上基地戰機航道下方,加上兩岸關係敏感,進一步抑制投資信心。
對比嘉市,嘉縣區段雖土地廣、潛力大,但受限於法規限制及市場信心不足,開發效益難以迅速發酵。縣府原估計開發完成後,可創造約3610個就業機會,帶動地方經濟成長,但目前進展有限,甚至被審計部點名,要求加速推動開發進度。
專家指出,嘉市與嘉縣的差距反映了「位置優勢、法規彈性與市場信心」對開發效益的影響,也提醒地方政府在推動重大重劃區案時,需同步規劃招商策略、法規配套與投資誘因,才能讓土地潛力真正轉化為經濟成果。圖/嘉義市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