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請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
House579房屋交易買賣平台
貸款
房仲
社宅
修繕
賣厝阿明Line
  1. 首頁
  2. M-News
  3. M-news

自住切結書變「賣身契」?青年首購急脫手恐財稅二失

自住切結書變「賣身契」?青年首購急脫手恐財稅二失
M-news 自住切結書變「賣身契」?青年首購急脫手恐遭財稅二失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我簽了自住切結書,但人生計畫突然改變,現在賣房會怎樣嗎?」這是許多首購族擔心問題。在第七波心用管制...

自住切結書變「賣身契」?青年首購急脫手恐遭財稅二失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我簽了自住切結書,但人生計畫突然改變,現在賣房會怎樣嗎?」這是許多首購族擔心問題。在第七波心用管制前,因為「新青安貸款」與各銀行優惠方案推動下,掀起一波青年購屋潮,但隱藏在低利率與高成數背後的「自住切結書」,卻成為購屋者難以擺脫的緊箍咒。當人生遭遇工作調動、家庭變化或財務壓力,這紙切結書可能從購屋助力瞬間變成賣屋阻力,讓無數家庭陷入「違約還是失業」的兩難困境。

這起個案反映當前房市核心矛盾

根據中央銀行規範,金融機構辦理購置住宅貸款時,必須嚴格區分自住與投資用途。而實務上,無論是新青安貸款或一般銀行首購方案,都會要求借款人簽署「自住使用住宅切結書」,承諾該房屋為本人自住使用,不得作出租或營業用途。

制度設計本意是防止投資客利用優惠貸款炒房

卻忽略了真實人生中充滿變動的本質。根據房仲業者觀察,許多購屋者並非投資客,卻因生活變動而面臨兩難:在A城市購屋後因職務調動需搬至B城市;單身時購買兩房,結婚生子後需換屋;為照顧年邁父母暫時同住,原有房屋空置卻不敢出租。這些「非投資卻非自住」的灰色地帶,正是當前制度最需要調整的部分。

簽署自住切結書後短期內賣屋面臨違約風險

一位不具名銀行行員透露,一旦銀行發現貸款人違反自住約定,有權終止利息補貼,追回已撥補的利息,甚至重新核定貸款條件。在最極端情況下,若涉及不實申報,甚至可能面臨詐欺或偽造文書的法律風險。

稽查盲點與潛在風險

銀行業者坦言,除非收到檢舉,或租金收入出現在貸款人的財力證明中,否則例行性稽查的比例不高。然而,這不代表可以心存僥倖,未來若申請轉貸或增貸時被發現不符自住約定,銀行仍可能追溯調整貸款條件。

短期賣屋稅務負擔驚人

根據房地合一稅2.0規定,持有2年內出售房屋將面臨45%重稅,持有2-5年稅率也達35%。即使因工作調動等正當理由賣房,若未在該房屋設籍,也無法適用20%的優惠稅率。試算一筆千萬房產若在2年内漲價500萬出售,光是稅金就可能超過225萬,幾乎吞食所有價差獲利。

M觀點,現行自住切結制度問題,在於將「防堵投資」與「限制生活彈性」混為一談

制度設計應更貼近民眾真實需求,例如允許因工作調動、照顧家人等正當理由申請豁免,或建立讓購屋者在特定條件下補繳利差,將貸款轉為一般方案的轉換機制。

對於已簽署自住切結書卻面臨人生變動的購屋者,專家建議可採取風險控管三步驟:
首先,詳細審閱貸款合約中的違約條款,了解可能後果;
其次,若真有賣房需求,主動與銀行協商解決方案;
最後,出售前務必試算稅務成本,避免因重稅而蒙受損失。

自住切結書不應成為鎖住民眾人生選擇賣身契,而如何在防堵炒房與保障居住彈性間取得平衡,將是心用管制必須正視的課題。

Message Board

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