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請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
  1. 首頁
  2. M-News
  3. M-news

​​​​​​​新青安助漲房價!年輕夫妻哭訴:不吃不喝20年也買不起 3大現實 逼世代躺平

​​​​​​​新青安助漲房價!年輕夫妻哭訴:不吃不喝20年也買不起 3大現實 逼世代躺平
M-news 新青安助漲房價!年輕夫妻哭訴:不吃不喝20年也買不起 3大現實 逼世代躺平 「工作十年存下的頭期款,如今連蛋白區都買不起。」這是許多北部首購族共同的心聲。一位網友分享自身經歷:努力多年存到...

新青安助漲房價!年輕夫妻哭訴:不吃不喝20年也買不起 3大現實 逼世代躺平

「工作十年存下的頭期款,如今連蛋白區都買不起。」這是許多北部首購族共同的心聲。一位網友分享自身經歷:努力多年存到第一桶金,原以為政府的新青安貸款能幫助圓夢,卻發現房價早已翻倍,最後只能妥協買下通勤時間極長的預售屋。如今面臨貸款緊縮、利率攀升,連預售屋的尾款都成壓力。

「政策看似幫忙,現實卻更艱難」成了首購族真實寫照。 

 

政策與現實的落差:新青安反而推升房價?

新青安貸款的本意是降低首購族門檻,但低利率環境卻讓投資買盤湧入,反而加速房價上漲。根據內政部資料,2020年至2023年,雙北以外蛋白區房價平均漲幅達40%,部分重劃區甚至翻倍。首購族發現,存款增加的速度遠不及房價飆漲,最終被迫越買越遠,甚至陷入「買得起的地方住不起,住得起的地方買不起」的困境。 

 

更矛盾的是,賣方因持有成本(如裝修、房地合一稅)墊高,開價難讓步,而買方則因貸款成數縮減、利率上升,購屋能力持續萎縮。這種雙重擠壓,讓市場交易陷入僵局。 

 

通勤換屋的代價:時間與生活品質的犧牲

許多首購族為壓低總價,選擇通勤時間超過1小時的預售屋,卻忽略隱形成本: 

1. 交通費用:每月高鐵、油錢可能多支出5,000~1萬元。 

2. 時間成本:長期通勤壓縮休息與家庭時間,影響健康與工作效率。 

3. 未來轉手性:偏遠地區若缺乏建設跟進,房價抗跌性較差。 

一位購屋者苦笑:「每天5點起床通勤,省下的房價都拿去買提神飲料了。」 

 

貸款緊縮「常見問題」 

銀行對預售屋貸款審查更嚴格,常見三大難題: 

1. 核貸成數不足:

預售屋完工後估價若低於買價,買方需補足差額(可能達數十萬元)。 

2. 利率攀升:

新青安雖有補貼,但一般首購利率已從1.6%升至2.3%,每月還款增加數千元。

3. 收入審查從嚴:

銀行要求月薪需達月供款2.5倍,單身購屋者尤其吃力。 

 

思考方向調整:務實策略比等待政策更重要 

與其期待政策救援,不如重新盤點選項:

1. 重新定義「買得起」的範圍: 

考慮中古公寓(屋齡20~30年),單價較低,但需預留修繕金。 

縮小坪數需求,先求有再求好,例如選擇2房取代3房。

2. 善用現有資源: 

若父母有房,可評估「以房養房」(如出租舊房補貼新房貸款)。 

與信任的朋友或家人「合資購屋」,分攤頭期款與貸款壓力。

3. 租房未必是壞選擇: 

在房價高點,將資金投入高流動性投資(如指數型ETF),等待市場修正。 

選擇「租約穩定」的物件(如社宅),避免租金波動風險。 

 

房市沒有完美解,但可以減少遺憾 

房價飆漲是結構性問題,短期難解,但首購族仍可透過「降低標準、分散風險、彈性規劃」找到出路。與其糾結「是否買在最高點」,不如問自己:「這個決定能讓我未來5年生活更穩定嗎?」 

 

最後提醒,購屋是人生重大財務決策,若壓力已影響身心健康,暫緩腳步並不可恥。租房、買房或另尋替代方案,都是為了讓生活更好,而非困在「有房才成功」的迷思中。

Message Board

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