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制改革新方向:財政部啟動租稅公平研究 尋求薪資族減負解方
隨著台灣人口結構快速轉變,財政部正積極研議稅制改革,以因應社會對「租稅公平」日益高漲的呼聲。近期,財政部委託學者進行《稅制調整與人口結構演變對租稅負擔與結構、稅負公平、財政收入與經濟發展之影響》研究,目標是找出既能減輕薪資所得者負擔,又能維持財政穩健的稅改方向。
這項研究由政大財政學系教授陳國樑主持,將深入探討現行稅制是否真正達到「所得重分配」效果,並分析近年來各項租稅優惠政策的實際效益。陳國樑指出,過去政府常因應不同產業或族群需求提供減稅措施,但這些政策是否真正促進公平,或反而造成稅收扭曲,值得進一步檢視。
租稅負擔率偏低 公平性待釐清
根據統計,2024年台灣的租稅負擔率(賦稅收入占GDP比重)僅14.7%,遠低於OECD國家平均的34%,顯示整體稅負相對較輕。然而,這樣的數據並未細分不同族群或企業的實際負擔情況,使得「誰繳得多、誰繳得少」的問題仍模糊不清。
研究從兩大面向切入:
1. 企業稅負分析:按產業別、規模區分,探討不同企業的實際稅負差異。
2. 個人綜所稅檢視:針對不同年齡、收入族群,評估其租稅負擔是否合理。
透過國際比較,研究團隊希望釐清台灣稅制結構的優缺點,並提出調整建議,例如是否應提高資本利得稅比重,或進一步優化薪資所得扣除額,以減輕受薪階級的壓力。
平衡財政收入與經濟發展
財政部近年面臨多方減稅訴求,從產業優惠到個人扣除額調整,各種政策都可能影響稅收。這項研究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在不損及政府財政穩健的前提下,找出強化「所得重分配」效果的方法。
陳國樑舉例,若政府希望減輕薪資族的稅負,必須先評估是否有相應財源,例如調整非薪資所得的課稅方式,或檢討現行免稅額與扣除額的合理性。此外,稅制設計也需兼顧經濟發展,避免過度課稅抑制投資與消費。
稅制改革需兼顧公平與效率
台灣稅制長期被批評偏向「重薪資、輕資本」,導致受薪階級負擔相對沉重。這項研究將為未來的稅改提供實證基礎,幫助財政部在面對減稅壓力時,能更有依據地做出決策。
隨著少子化、高齡化加劇,稅收結構如何因應人口變化,將是重大挑戰。財政部若能透過這次研究,建立更透明、公平的稅制,不僅能改善所得分配,也有助於提升社會對稅務政策的信任。未來的稅改方向,值得全民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