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請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
  1. 首頁
  2. M-News
  3. M-news

自住沒差是自我安慰?市場不敢說的真相:你的房子正在貶值中!

自住沒差是自我安慰?市場不敢說的真相:你的房子正在貶值中!
M-news 自住沒差是自我安慰?市場不敢說的真相:你的房子正在貶值中! 買房自住沒差?這句話可能是房市最大的謊言!一位不願具名的資深房仲透露,近期有超過60%的自住客都在私下詢問:「我的房子到底跌了多...

自住沒差是自我安慰?市場不敢說的真相:你的房子正在貶值中!

買房自住沒差?這句話可能是房市最大的謊言!一位不願具名的資深房仲透露,近期有超過60%的自住客都在私下詢問:「我的房子到底跌了多少?」隨著房價持續下修,所謂的「自住沒差論」正在面臨嚴峻挑戰。特別令人震驚的是,根據內部統計,去年高價購入的預售屋,目前已傳出甚至有貸款超過八成的個案面臨「成交價低於貸款金額」狀況。這不禁讓人質疑:當房價跌破心理防線時,「自住沒差」還能站得住腳嗎?

 

賣厝阿明分析,近期確實出現部分區域價格鬆動,但整體而言仍屬「點狀修正」而非「全面崩盤」。以去年高點進場的自住客為例,若遇到建商讓利15-20%,確實會產生心理壓力,但實際要跌破已繳頭期款(通常為總價20-30%)的機率並不高。特別是蛋黃區物件,由於供給有限,價格支撐力仍強。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市場出現明顯的「買賣方心理戰」

建商雖祭出各種優惠方案,但多數是將原本虛高的開價合理化,真正大幅降價的案例有限。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網友會說「房價要跌3成不可能,低於2成都很難」。從歷史經驗來看,2015年買在高點的購屋族,經過7-8年的持有,多數都已解套甚至獲利。

 

自住沒差這句話的關鍵,在於『時間』這個變數

賣厝阿明指出,房屋不同於股票,具有實際使用價值,長期持有通常能化解短期波動。我們以三個面向分析:

1. 財務承受力:若每月還款金額在可負擔範圍內,短期價格波動影響有限

2. 居住需求性:真正自住客較能承受市場波動,因為房屋提供的是居住價值

3. 區域發展性:蛋黃區或具發展潛力的區域,長期仍看漲

 

對於考慮解約的購屋族,專家提醒要精算違約成本。

以總價1,500萬元的預售屋為例,若已繳15%頭期款(225萬元),解約不僅損失這筆資金,還可能影響未來購屋信用。相較之下,繼續履約可能是更理性的選擇。

 

房市永遠存在周期性波動,但「自住」本質不應被價格波動所模糊。與其糾結短期漲跌,不如回歸購屋初衷:這間房子是否滿足家庭需求?居住環境是否符合期待?還款計畫是否在承受範圍內?

 

對自住客而言,「時間」是最好的朋友。只要做好財務規劃,保持理性心態,就能安然度過市場波動,實現安居樂業的夢想。畢竟,房子最終的價值,不在於帳面上的數字,而在於它為家人提供的溫暖與安全感。

Message Board

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