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房產遭詐團盜賣 北市府判賠1600萬曝地政漏洞
台北市施姓男子因長年旅居美國,在母親2018年過世後未能及時辦理繼承登記,竟遭詐騙集團有機可乘。該集團透過偽造代筆遺囑等不法手段,將其母親名下價值千萬的房產過戶、抵押並最終拍賣。士林地方法院近日判決認定士林地政事務所未盡把關之責,依《土地法》判決台北市政府需賠償施男1,612萬元及利息,此案也成為「台版地面師」詐騙集團最大宗的受害案例。
政商司法勾結犯案 地政審查漏洞成關鍵
本案揭露的詐騙手法極為縝密,主嫌蔡尚岳結合律師蔡鴻燊、警員、書記官及里長等共犯,透過偽造遺囑、虛構代筆程序等方式,共計侵奪11名長者房產,不法所得高達1.49億元。台北地院已於今年7月依《貪污治罪條例》重判主嫌25年及14年徒刑。
施男主張,因新冠疫情阻礙返國行程,直到2022年才接獲銀行通知,驚覺母親房產早已遭盜賣。他痛批詐騙集團勾結專業人士犯案,更不滿地政單位未能辨識偽造文書,導致財產嚴重損失。台北市政府雖抗辯施男延誤繼承登記,且地政人員已依程序辦理,無實質審查遺囑真偽的權責,但法官認為關鍵在於地政單位僅形式審查,讓偽造文件順利進入登記體系,已構成《土地法》第68條的登記錯誤致損害要件。
制度漏洞全民買單 繼承登記警鐘響起
此判決結果意味著1,612萬元的賠償金將由北市府公帑支付,實質由全民共同承擔。案件不僅揭露現行地政登記制度的審查漏洞,更凸顯繼承登記延宕的風險。專家呼籲,民眾應重視親人過世後的財產繼承程序,政府單位也需強化文件實質審查機制,避免類似案件再度發生。同時,對於跨國生活的國人,更應建立財產管理的預警機制,才能有效防堵不法集團的覬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