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請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
  1. 首頁
  2. M-News
  3. M-news

房仲不給賣家聯絡方式?這是「資訊黑箱」還是個資保護!?

房仲不給賣家聯絡方式?這是「資訊黑箱」還是個資保護!?
M-news 房仲不給賣家聯絡方式?這是「資訊黑箱」還是個資保護!? 今年初,網友在台北市透過某知名房仲買下一間中古公寓。從簽約到貸款流程,一切看似順利,但隨著交屋日逼近,網友發現一個令人不安的現象,整...

房仲不給賣家聯絡方式?這是「資訊黑箱」還是個資保護!?

今年初,網友在台北市透過某知名房仲買下一間中古公寓。從簽約到貸款流程,一切看似順利,但隨著交屋日逼近,網友發現一個令人不安的現象,整個交易過程中,房仲堅決不透露賣方聯絡方式,甚至明確表示「驗屋時賣方不會到場」。這種完全隔離買賣雙方的做法,讓網友開始懷疑:這究竟是行業常態,還是隱藏著什麼不願讓我知道的秘密?

 

更讓網友困惑的是,當網友詢問能否直接與賣方確認房屋細節時,房仲的態度立刻變得防備:「公司規定不能提供客戶聯絡方式,所有問題透過我們轉達就好。」這種「資訊過濾」機制,讓本該透明的房屋交易蒙上一層陰影。

 

房仲行業的「雙面代理」潛規則

為此網友特別請教了三位資深地政士,他們透露這其實是房仲業常見現象。業界通常以「避免私下交易」、「保護個資」為由,刻意阻斷買賣雙方直接聯繫。

 

但背後真正的原因往往是:

1. 控制資訊流:避免雙方交流後跳過房仲成交

2. 過濾不利訊息:選擇性傳達資訊,維持交易順利

3. 賺取全額佣金:防止買賣雙方協商降低服務費

一位不願具名的前房仲更直言:「公司教育訓練時就告訴我們,買方和賣方就像離婚夫妻,最好永遠不要讓他們單獨見面。」

 

驗屋階段「缺席賣方」危機

最關鍵的驗屋階段,賣方缺席會造成諸多問題:

瑕疵責任歸屬難釐清:當發現牆壁滲水時,房仲推說「前屋主沒告知」,前屋主則稱「房仲應該檢查過」

議價協商效率低落:所有溝通要經過房仲轉達,往往耗時數日

修繕承諾無保障:房仲口頭承諾的修繕事項,缺乏賣方直接確認

 

網友的慘痛教訓:驗屋發現浴室防水層失效,房仲只願意轉達「前屋主說之前沒漏過水」,拒絕提供施工紀錄。最後他只能自費20多萬元全面翻新,事後才從管理員口中得知,該戶其實有長年漏水問題。

 

破解黑箱的實戰策略

經過這次教訓,網友整理出幾項自我保護對策:

 

1. 簽約前提早建立直接聯繫:

在簽訂要約書時,就要求將「雙方互留聯絡方式」寫入條款

可使用專門創建的LINE帳號,不必透露私人號碼

 

2. 驗屋時堅持賣方到場:

在契約中註明「賣方應配合驗屋到場」

若賣方缺席,要求房仲提供完整的房屋狀況說明書並簽章負責

 

3. 關鍵文件自己留底:

要求房仲提供賣方的「不動產現況說明書」正本

所有承諾事項都要寫進契約附件,避免口頭約定

 

4. 善用第三方驗屋:

聘請專業驗屋公司出具報告,作為談判依據

驗屋全程錄影,避免事後爭議

 

建立透明交易的新常態

現行制度下,房仲同時代表買賣雙方的「雙向代理」模式,本身就存在利益衝突。

 

與其被動接受這種黑箱作業,買方應該:

1. 在委託階段就明確要求「資訊透明化」

2. 選擇提供「賣方直接溝通管道」的房仲品牌

3. 必要時自行調閱謄本,透過地政事務所聯繫賣方

 

一位敢於打破行規的房仲經理告訴我:「其實我們公司從去年就開始推動『三方群組』制度,買賣雙方和房仲在LINE群直接溝通,反而減少後續糾紛,客戶滿意度提升30%。」

 

房屋交易是人生重大財務決策,不該在資訊不對等的狀況下進行。消費者的覺醒與要求,才是改變行業陋習的最大動力。下次交易時,別再讓「保護個資」成為阻斷透明的藉口。

Message Board

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