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請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
  1. 首頁
  2. M-News
  3. M-news

如何破解「已到頂」話術?專家教你用實價登錄爭取合理成交價

如何破解「已到頂」話術?專家教你用實價登錄爭取合理成交價
M-news 如何破解「已到頂」話術?專家教你用實價登錄爭取合理成交價 在當前台灣房市交易中,買賣雙方對於價格的認知差距常成為成交的最大障礙。許多購屋者面臨屋主開價遠高於實價登錄行情,而房仲又聲稱價格「...

如何破解「已到頂」話術?專家教你用實價登錄爭取合理成交價

在當前台灣房市交易中,買賣雙方對於價格的認知差距常成為成交的最大障礙。許多購屋者面臨屋主開價遠高於實價登錄行情,而房仲又聲稱價格「已到頂」的困境。究竟該如何有效議價,才能在不破壞交易氣氛的前提下,爭取到最合理的成交價格?本文將依據台灣現行法規與市場實務,提供完整議價策略與注意事項。

 

掌握市場行情:議價前關鍵準備

查詢實價登錄系統是議價前不可或缺的步驟。根據內政部實價登錄制度,不動產交易雙方需於所有權移轉登記後30日內申報成交價格,這些資料經過區段化、去識別化處理後提供民眾查詢。

 

購屋者應特別注意:

查詢標的物同社區或同路段近6個月至1年的成交案例

比較相同樓層、相似屋齡與相近坪數的物件價格

注意是否有親友交易等特殊情況導致價格偏差

 

銀行估價是重要參考依據

由於銀行放款風險考量,其估價通常較市場價格保守。建議購屋者詢問至少2-3家銀行的估價結果,若銀行估價明顯低於屋主開價,可作為議價的有力依據。

 

比較周邊待售物件也能增強議價籌碼。若附近有條件相似但價格更低的待售物件,可向房仲表明「若價格無法調整,將考慮其他選擇」,此舉能有效測試房仲所稱「已到頂」的真實性。

 

拆解房仲話術:理解「已到頂」市場心理

房仲聲稱價格「已到頂」可能反映多種情況,購屋者需仔細辨別:

 

1. 銷售策略:房仲可能希望加速成交過程,避免買方過度砍價影響佣金收入。根據內政部規定,房仲服務費總額不得超過成交價6%,通常由賣方支付3-4%、買方支付1-2%

 

2. 屋主心態:部分屋主對房價有較高期待,但未必完全沒有議價空間。購屋者可要求房仲提供屋主售屋動機,了解是否為投資客急售或自住客換屋等不同情況。

 

3. 市場供需:若該區域供不應求,房仲「已到頂」的說法可能屬實;反之則可能是話術。購屋者應自行判斷市場狀況。

 

應對技巧:

反問房仲:「若真的無法議價,為何還持續帶看?」

要求與屋主直接見面談,增加議價成功率

提供銀行估價報告等第三方客觀資料佐證

 

議價策略:從出價技巧到談判心理

階段式出價是專業購屋者常用的策略。建議從實價登錄均價下修5-10%作為首次出價,例如行情1,000萬的物件,可先開價900-950萬。後續每次加價幅度應遞減(如20萬→15萬→10萬),讓賣方感覺買方已接近價格極限。

 

現金優勢可成為重要籌碼。若購屋者無需貸款,可強調「款項隨時可到位」、「無需等待核貸」等優點,這對急需資金的賣方特別有吸引力。根據市場實務,現金買家通常可比貸款買家獲得1-3%的額外議價空間。

 

找出物件缺點並合理要求折價也是有效方法

常見可議價的屋況問題包括:

裝潢老舊需重新裝修,管線系統需要更新,採光通風不佳,格局需要變更

,公設比過高等。購屋者可委請專業驗屋公司出具報告,將修繕成本從總價中扣除,作為議價依據。

 

高級議價技巧:心理戰與市場趨勢運用

市場趨勢分析能增強議價說服力。若該區域近期出現交易量萎縮、價格鬆動跡象,購屋者可引用相關數據,向賣方說明「現在不賣,未來可能更難脫手」的市場現實。

 

可參考以下指標:

實價登錄顯示近期成交天數延長

待售物件數量增加

銀行放貸成數降低

政府打房政策影響

 

競爭假象營造

購屋者可適時表現猶豫態度,表示「需再比較其他物件」,讓房仲與賣方感受到競爭壓力。根據房仲業者經驗,這種「若即若離」的態度往往能促使對方主動讓步。

 

哀兵策略

例如強調「這是多年積蓄」、「家人對價格有疑慮」等,觸發賣方同理心。但需注意語氣委婉,避免讓對方覺得是在情緒勒索。

 

法律與稅務:議價時注意事項

契約審閱權是購屋者的重要保障。根據消費者保護法規定,購屋者至少享有5天契約審閱期,可仔細檢查條款內容或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特別需要注意:

付款方式與時間

交屋條件與點交程序

違約責任條款

稅費分擔方式

 

稅務影響也應納入議價考量

若購入後短期內有出售可能,需注意房地合一稅的適用稅率:

持有2年內出售:稅率45%

持有超過2年未逾5年:35%

持有超過5年未逾10年:20%

持有超過10年:15%

 

服務費議價同樣值得關注

雖然內政部規定房仲服務費總額不得超過成交價6%,但在買方市場下,購屋者可嘗試協商降低買方負擔比例,甚至要求「總價包服務費」的談判方式。

 

專家建議:理性購屋心態

設定價格停損點是避免衝動購屋的關鍵。專業投資人建議,購屋前應明確設定最高可接受價格,一旦超出即果斷放棄。市場永遠會有新的機會,不必執著於單一物件。

 

長期持有思維能降低價格焦慮。若購屋目的為自住且計劃長期持有,短期價格波動的影響相對有限,重點在於是否符合居住需求與財務規劃。

 

當房仲堅持「已到頂」時,購屋者可禮貌回應:「請轉達若價格調整至XX萬,我隨時可簽約。」既表明誠意,也守住底線。若最終無法達成共識,保持風度離開談判桌,等待更合適的交易機會。

 

資訊透明化與專業知識是議價成功的關鍵。透過實價登錄查詢、銀行估價比對與市場趨勢分析,購屋者能有效破解「已到頂」的話術,爭取到最合理的成交價格。記住,最好的交易不是最便宜的價格,而是雙方都感到滿意的公平協議。

Message Board

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