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精華區老透天流標 低單價難敵結構性困境
在當前房市交易趨緩的環境下,彰化縣政府近期標售縣有土地的結果,意外揭露了市場真實面貌。今年5月縣府釋出7筆住宅區土地,包含彰化市博愛街商圈一棟屋齡逾50年的透天厝,換算單價僅25萬元,遠低於周邊新建案行情,卻仍以流標收場,反映出買方對老舊物件結構性問題的顧慮。
這座位於縣府與彰基商圈的透天厝,雖然地段條件優越,卻因巷道狹窄僅容機車通行,加上高齡建物需投入大量整修成本,導致潛在買方望之卻步。縣府財政處坦言,該物件面臨的困境正是當前老舊不動產的縮影,即便價格極具吸引力,但實際使用限制與後續投入成本,往往讓精打細算的購屋者卻步。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流標的7筆土地橫跨台中清水、彰化市與埔心鄉,從7坪小地到452坪大面積建地全數無人問津。其中清水區槺榔段逾450坪的住宅用地,雖面積廣闊但因地勢呈長條狀且僅單邊臨路,規劃利用受限;銀聯段三筆毗連建地則因涉及共有持分問題,增加交易複雜度,都成為阻礙成交的關鍵因素。
縣府財政處強調,這些標售物件的底價均經專業估價師參照市價鑑定,並經縣有財產審議委員會核定,去年至今已做過價格調整。面對首次標售全數流標的情況,縣府決定維持原條件於8月26日進行第二次標售,顯示對價格合理性的堅持。
不動產專家分析,這波流標潮反映市場兩大趨勢:
一是投資客在房市前景不明下轉趨保守,寧可觀望等待更好條件;
二是自用型買方對老舊物件或特殊地形土地的接受度有限。尤其當物件存在使用限制或產權複雜問題時,即便單價誘人也難以打動買家。
隨著縣府即將啟動第二次標售,這些土地的命運將成為觀察在地房市溫度的重要指標。對有意進場的投資人而言,如何在價格優勢與使用限制間取得平衡,將是決策關鍵。而對縣府來說,如何更精準掌握市場需求,調整標售策略以活化閒置資產,也成為重要課題。圖/google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