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5000萬買知名建案,交屋後卻發現全屋有107處瑕疵,買家吊白眼!
「買房是人生大事,但你知道有超過60%的預售屋買家在交屋後才發現問題嗎?一位台北張先生花了5000萬買下知名建案,交屋後卻發現全屋有107處瑕疵,修繕糾紛纏訟2年仍未解決!本文整理『預售屋交屋十大必查項目』,由專業驗屋師、地政士聯手揭露建商最怕你檢查的關鍵細節,教你守住畢生積蓄!」
以下綜合多個專業來源,整理出預售屋交屋時的 十大必查項目,協助購屋者全面保障權
一、確認建照與使照合法性
查核建商是否提供「建造執照」及「使用執照」,確認建案合法且符合法規施工。
若未取得使用執照,建商不得要求驗屋或交屋,否則可能涉及違法交屋風險。
預售屋合法銷售完整備查文件
公司商業登記證明文件影本。
負責人身分證明文件影本。
建照執照影本。
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含契約附件)
預售屋履約擔保證明文件。
二、比對契約與實品一致性
檢查建材品牌、設備規格(如衛浴、廚具)是否與合約及廣告承諾相符,避免建商偷工減料。
確認坪數誤差是否在3%以內,若不足可依約要求補償。
三、執行專業驗屋流程
必查項目:
漏水檢測:使用熱像儀檢查窗框、浴室、陽台等易漏水區域。
電力系統:測試插座迴路、總電箱及漏電斷路器功能。
排水測試:地排灌水檢測是否堵塞,冷氣排水管順暢度。
磁磚空鼓:敲擊檢測牆面與地板磁磚是否有空心現象。
門窗密合度:檢查氣密窗是否變形、開關是否順暢。
建議委託第三方驗屋公司,利用專業儀器與報告作為交涉依據。
四、保留5%交屋保留款
依《預售屋定型化契約》規定,交屋時應保留總價5%款項於信託專戶,待驗屋無重大瑕疵後再支付,確保建商履行修繕義務。
五、檢查公共設施與管委會運作
確認大樓公設(如電梯、逃生梯、消防設備)是否完工且功能正常。
索取「住戶規約」與「管理基金」明細,了解未來管理費分攤方式。
六、釐清費用分攤與稅務
核對地價稅、房屋稅、水電費、管理費等是否由建商結清至交屋日。
確認代收款項目(如契稅、規費)是否合理,避免被超收。
七、驗收保固文件與期限
索取「保固證明書」,確認結構保固15年、設備保固1年的起算日。
檢查建商是否提供「無海砂屋」、「無輻射鋼筋」保證文件。
八、確認貸款撥款與過戶文件
核對銀行撥款金額是否與鑑價一致,避免貸款成數不足需補自備款。
收取「建物權狀」、「完稅證明」及「履約保證結清文件」,確保產權無爭議。
九、檢查客變項目落實度
若曾進行客變(如格局調整、插座位移),需逐項確認施工是否符合約定,避免後續裝修困擾。
十、追蹤瑕疵修繕進度
將驗屋缺失列為「修繕清單」,要求建商限期改善並安排複驗,保留書面紀錄作為追討依據。
交屋後注意事項
更換門鎖確保安全,並辦理戶籍遷入與水電過戶。
若發現交屋後隱藏瑕疵(如壁癌、管線漏水),可依《民法》瑕疵擔保責任要求建商修復。
預售屋交屋是購屋流程的最後一關,也是權益保障的關鍵階段。購屋者務必落實「契約比對」、「專業驗屋」、「保留款控管」三大原則,並善用第三方驗屋服務與法律條款,避免成為建商疏失的受害者。若發現爭議,可立即向各縣市消保官或地政局申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