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請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
House579房屋交易買賣平台
狸樂聚
貸款
房仲
社宅
賣厝阿明Line
收起
  1. 首頁
  2. M-News
  3. M-news

打詐AI凍帳變「金融陷阱」 零工族與數位弱勢成新受害者 | M傳媒

打詐AI凍帳變「金融陷阱」 零工族與數位弱勢成新受害者 | M傳媒
M-news 打詐AI凍帳變「金融陷阱」 零工族與數位弱勢成新受害者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詐騙猖獗,銀行為了保護用戶與降低自身風險,近年積極導入AI風控系統,對高風險帳戶進行即時監控與凍...

打詐AI凍帳變「金融陷阱」 零工族與數位弱勢成新受害者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詐騙猖獗,銀行為了保護用戶與降低自身風險,近年積極導入AI風控系統,對高風險帳戶進行即時監控與凍結。然而,隨著防詐技術升級,卻意外衝擊到合法用戶,尤其是零工經濟、短期交易頻繁者及中高齡數位弱勢族群,使「金融排斥」成為新的隱形受害者。

根據金融圈內部透露,AI系統會根據交易頻率、金額規模、帳戶活躍度與異常模式等進行判定。近期不少民眾就因為帳戶長期未使用、頻繁小額交易或低餘額流動,被系統誤判為可疑帳戶而遭凍結。以宋姓男子為例,他的帳戶在今年3、4月進行了共32筆、總額不到5萬元的小額轉帳,均為朋友間贊助費與飯前小額轉帳,但銀行仍以「交易異常」為由凍結帳戶,要求提供完整資金來源證明,甚至建議「不滿意就銷戶」。宋男感嘆:「銀行將風險完全轉嫁給用戶,守法市民的基本金融自由與隱私權都被剝奪。」

更令人憂心的是,受影響群體多為依賴銀行進行日常生計的族群。新竹打詐官警指出,外送員、網拍賣家、短租業者的帳戶特徵往往是「快進快出、多筆小額」,這剛好觸碰銀行風控系統的紅線。這些人並非詐騙犯,但卻因工作型態被誤鎖,提款、轉帳、網銀使用全部受限,生活和生意都受影響。

中高齡族群的困境更為嚴重。習慣使用傳統存摺、網銀操作不熟練的長者,在接收繼承款、房屋交易款或子女孝親費時,容易觸發AI警示。因申訴管道繁瑣,他們往往無法順利解鎖,只能忍受資金「卡死」的困境。專家警告,若正規銀行服務關上,這些邊緣用戶可能被迫轉向地下匯兌、高利貸甚至未受監管的虛擬資產交易,反而增加金融風險,助長地下洗錢管道。

銀行方面表示,強化帳戶控管是回應金管會防詐要求的必要措施,目的在於減少詐騙損失與保障大多數用戶利益。然而,專家指出,單靠AI系統並不足以兼顧效率與公平。「技術可以識別異常,但缺乏情境理解」,銀行仍需建立人工復核與便捷申訴機制,尤其對零工族、自由業者及數位弱勢群體,應提供更清楚的交易標準與資金來源認證指引。

此外,業界建議,政府與金融機構可考慮三大方向:第一,對高頻小額交易者設定「合理範圍」,避免誤鎖合法帳戶;第二,強化線上客服與數位教育,讓中高齡族群能快速申請解鎖與提供必要證明;第三,透過AI+人工混合審核,平衡防詐效率與金融普惠性。

M觀點:
打詐固然重要,但過度嚴苛的AI凍帳,可能將守法用戶變成新受害者,尤其是零工族、自由業者與數位弱勢群體。台灣金融監理與銀行系統必須找到「安全與便利」的平衡點,不僅保護大多數用戶免受詐騙,也要保障每個人使用金融的基本權利。否則,金融安全的初衷,恐怕最終反而成為新的風險來源。

 

Message Board

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