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埔房市兩極!A18站驚見8字頭天價 外圍甲建『3字頭』搶客
桃園青埔特區正面臨房市最詭譎的時刻。核心區A18、A19站新案單價站穩6字頭,頂樓戶甚至逼近8字頭,但交易量卻較去年暴跌8成;與此同時,外圍甲建案以3字頭親民價逆勢突圍,形成「核心區凍結、外圍升溫」的奇特現象。這波由限貸令引發的市場震盪,正徹底改寫青埔房市的遊戲規則。
曾被視為北台灣房市當紅炸子雞的青埔特區,在央行限貸令重擊下陷入「量價背離」困境。實價登錄顯示,A17-A19站周邊預售交易量從去年上半年1,100戶,驟減至今年同期僅160戶,但房價卻逆勢創高,A18站「力璞水御-耘山」頂樓戶成交單價達79.05萬元,改寫區域紀錄。
建商推案策略出現明顯轉變
2024年下半年新案供給量較上半年大減9成,今年雖略有回溫,但平均周來客僅8組,銷售率維持在21%低檔。業者坦言,現在推案「不是拚成交,是拚不被套牢」,多數選擇延後推案時程。
外圍甲建成意外贏家
價格優勢:單價30-40萬元,僅核心區半價
交通賣點:車程10分鐘抵高鐵站,共享青埔機能
貸款彈性:雖限貸7成,但總價門檻低於2,000萬
核心區僵局難解
1. 建商讓利有限:土地成本高,降價空間不足
2. 買方觀望:6字頭單價+限貸令,自備款壓力沉重
3. 交屋潮隱憂:2025年大量成屋釋出,恐加劇滯銷
青埔房市正經歷發展盤整期
核心區在缺乏投資客奧援下,需時間消化高價壓力;外圍甲建則意外成為預算型買家的避風港。展望下半年,在政策未鬆綁前,「量縮價撐」仍是主旋律。對購屋族而言,與其追逐8字頭夢幻價格,不如務實評估外圍CP值產品,或是耐心等待核心區可能浮現的價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