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北港路開發現轉機 20年延宕案可望加速推進
拖延近20年的嘉義市北港路兩側區段徵收案終於出現重大突破!嘉義市長黃敏惠親自率隊赴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爭取,成功獲准以「個案變更」方式續審此案,避開全面通盤檢討可能導致的無限期延宕,為這項攸關嘉義門面發展的關鍵計畫按下加速鍵。
縣市轄區爭議終解套 個案變更破僵局
這項開發案卡關的關鍵在於其位於「高速公路嘉義交流道附近特定區」,橫跨嘉義縣市轄區。內政部原要求須由縣市共同研商,但市府主張北港路兩側均屬嘉義市範圍,若採聯合通盤檢討將重啟所有程序。經黃敏惠積極爭取,內政部政務次長董建宏主持的都委會最終決議採個案變更,後續將由嘉義市主導辦理公開展覽、提送縣市聯席都委會審議。都發處長許懷群強調,此決議保住既有規劃成果,避免「一切歸零」的風險。
209公頃新都心藍圖 產業商務住宅多元開發
北港路開發案總面積達209公頃,規劃內容反映嘉義市對未來發展方向:
產業升級:設置產業專用區,吸引企業進駐
商業核心:打造商務與經貿會展空間
居住需求:納入社會住宅規劃
交通樞紐:優化交流道周邊動線
黃敏惠表示,此案將是帶動嘉義市全面升級的引擎,尤其北港路作為進出嘉義市的主要門戶,其開發對城市形象至關重要。議會國民黨團書記長張秀華與在地居民也對突破表示欣慰,強調「20年等待太漫長」。
縣市合作仍待深化 基礎建設需整合
嘉義縣政府對決議表示尊重,但同時呼籲盡快啟動縣市聯合通盤檢討,解決跨域議題。縣府發言人指出,排水系統、聯外交通等基礎建設需整體規劃,例如:
水患治理:朴子溪流域跨縣市排水協調
路網整合:高鐵大道與台82線銜接規劃
公共服務:醫療與文教設施共享機制
下階段觀察重點
隨著程序障礙排除,後續進展值得關注:
時程管控:能否在2年內完成審議並啟動實質開發
招商策略:如何吸引產業投資填補嘉義科學園區缺口
社宅比例:在年輕人口外流下,社會住宅的定位與規模
這場延宕20年的開發案轉折,凸顯地方發展與行政程序的拉鋸。市府估算,全案完成後可創造上萬就業機會,並重塑嘉義市作為雲嘉南區域核心的地位。對居民而言,更期待的是終結「門面如荒地」的現狀,迎來真正的城市升級。圖/google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