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請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
House579房屋交易買賣平台
貸款
房仲
社宅
修繕
賣厝阿明Line
  1. 首頁
  2. M-News
  3. M-news

房仲生存戰》高專月收入跌破1.4萬!前七月薪資暴跌冠軍、37%從業員的轉職告白 

房仲生存戰》高專月收入跌破1.4萬!前七月薪資暴跌冠軍、37%從業員的轉職告白 
M-news 房仲生存戰》高專月收入跌破1.4萬!前七月薪資暴跌冠軍、37%從業員的轉職告白 | M傳媒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我已經三個月零成交,連房租都快付不出來。」一位資深房仲在社群平...

房仲生存戰》高專月收入跌破1.4萬!前七月薪資暴跌冠軍、37%從業員的轉職告白 | M傳媒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我已經三個月零成交,連房租都快付不出來。」一位資深房仲在社群平台的深夜發文,道出上萬名「高專」業務的共同困境。根據主計總處最新數據,不動產業已成2025年前七月「薪資跌幅最深」行業,總薪資年減3.58%,其中無底薪的高專族群,平均每月非經常性薪資僅13,836元,年減9.1%。當市場交易量如自由落體般下墜,這場從「年薪百萬」到「生存保衛戰」的震撼教育,正逼出房仲業的轉職海嘯。

每4名房仲就有1人想逃

房市寒流來得又急又猛。根據房仲全聯會調查,全台高達37.2%從業人員正在考慮轉行,相當於每3人中就有1人準備告別這個曾經的淘金行業。更驚人的是,非連鎖品牌成為重災區,近25%的業者業績衰退超過80%,瀕臨倒閉邊緣。  

「現在不是價格問題,是根本沒人要看房。」台中一位房仲經理坦言,店裡十個業務,上個月只有兩人有帶看紀錄。這種「有行無市」的僵局,讓依賴成交佣金的高專陷入絕境。業內估計,全台約九成房仲無底薪保障,當交易量持續下墜,他們的收入也跟著歸零。  

白天跑業務、凌晨開Uber的雙棲人生

「大部分房仲下班是6點,但我都可能跑到凌晨,睡眠僅2、3個小時。」從事房仲7年的彭逸杰透露,他現在身兼三職:房仲、Uber司機與YouTube創作者。他的年薪曾達150萬元,但自去年央行打房後,近八個月僅完成一筆交易,超過四個月收入掛零。  

賣厝阿明表示,這種「斜槓求生」已成常態。調查顯示,欲轉行的房仲中,45.1%選擇餐飲業,26.2%投向旅遊業,24.3%改當外送員,反映從業人員對產業前景的極度悲觀。一位不具名業者感嘆:「前兩年忙到沒時間休假,現在一週完全沒客人已是常態。」  

政策鐵拳+家數暴增的雙殺效應  

這場薪資危機的根源,是「政策緊縮」與「市場飽和」的雙重夾殺。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讓買氣瞬間蒸發,2025年上半年全台交易量較去年同期暴跌26.4%,創7年新低。但矛盾的是,房仲家數卻逆勢增長,近二年全台房仲會員家數增加470家,總數突破7,900家,導致「粥少僧多」的惡性競爭。  

「這不是你不努力,而是遊戲規則變了。」台中市房仲公會理事長林志雲分析,小型業者正面臨生死存亡關頭,業界預估今年整體收店率將突破5%。連鎖品牌尚可憑資金苦撐,但佔業界多數的加盟店與高專,只能在「最後一單」與「頂讓告示」間掙扎。  

從賣房到顧問的價值革命  

為突破困局,部分業者開始推動 「顧問式服務」 ,收取固定諮詢費取代單純佣金。同時,跨足包租代管、銷售建商餘屋、建立區域聯盟等新模式,也成為突圍方向。  

然而,轉型需要時間。一名嘗試改革的房仲業者坦言:「客戶對固定收費接受度還不高,但這是必須走的方向。」與此同時,從業人員的自救行動從未停止,學習AI估價、經營社群專業形象、甚至轉向租賃管理領域,都是他們在寒冬中點燃的微光。  

M觀點:這波房仲薪資崩跌,揭露了產業長期依賴「高成交量與高獎金」的脆弱本質。

當政策與市場雙重轉向,過去的美好公式瞬間失靈。對從業者而言,與其被動等待景氣回溫,不如將危機視為轉骨契機:從「交易導向」轉向「服務價值導向」,透過資產管理、稅務規劃等專業深化,建立不可替代性。  對消費者來說,房仲業的淘汰賽未必是壞事。當市場洗去投機型從業人員,留下的將是更專業、更重視長期信任的服務者。這場寒流或許冰冷,但正是產業退燒轉型的必經之路。  
未來的房仲,不再只是拚成交的業務員,而是懂得解讀市場、管理資產、規劃生活的專業顧問。那些在寒冬中堅持下來的人,將在市場回溫時,成為最珍貴的資產。

 

Message Board

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