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公寓開498萬、銀行估價僅320-400萬!現在入場就上鉤? | M傳媒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開價498萬,銀行卻只估320萬?」這幾乎打七折的差距,不只是桃園觀音區的個案,而是反映了房市中一個長久存在的矛盾:市場喊價與銀行風控之間的拉鋸戰。對不少購屋族來說,實價登錄成了判斷行情的聖經,但當銀行鑑價狠狠打回現實,才發現原來所謂「行情」未必就是能實現的價格。
實價登錄的數據確實是參考價值,但它反映的是歷史成交價,尤其在觀音這類發展中區域,路段、屋況、生活機能差異大,平均數據容易產生誤導。舉例來說,文化路近兩年的成交單價平均23.6萬/坪,但同一路段卻有低至12.3萬/坪的個案;銀行在評估貸款風險時,自然偏向保守,給出的320-400萬估價,代表即便違約拍賣,也能順利回收資金,這就是銀行的「安全邊際」。
觀音房價呈現明顯區位差異,像八德五街約15.8萬/坪、文化路23.6萬/坪,還要考量一樓公寓是否臨主幹道、增建空間、前庭後院等因素。開價498萬的一樓公寓,從區域總價帶看似合理,但銀行估值低,可能因屋齡高、路段偏僻、生活機能不足,這也提醒購屋族:買房不是只看價格,而是看地段與潛力。
銀行估價與市場喊價差距大,對購屋者最大的影響是貸款成數。
以估值中位360萬計算,銀行7成貸款僅252萬,自備款就得246萬,幾乎佔總價一半。經驗投資客常說:「買在銀行估價內,未來轉手才有緩衝空間。」超出估價太多,風險自然增加。
出價策略與談判技巧:對於498萬開價、銀行320-400萬的物件,合理出價區間約380-430萬。建議從銀行估價上緣400萬開始出價,最高不超過430萬,既不偏離市場行情,又有機會成交。若賣方堅持高價,就要慎重考慮是否追價。M觀點提醒:「買不到總比買貴好」,尤其當利率仍高,過高的購屋成本將成為長期負擔。
M觀點:
觀音作為桃園親民房市區,確實吸引預算有限的購屋族,但在開價與銀行估價落差巨大的情況下,更應把焦點放在物件的真實價值與未來發展。銀行保守估價也暗示市場可能面臨調整壓力,購屋不能只追價格,而是要兼顧生活機能、地段優勢與個人需求。最好的交易不是買最便宜,而是買最適合自己的合理價,這才是觀音公寓投資與自住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