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請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
House579房屋交易買賣平台
貸款
房仲
社宅
修繕
賣厝阿明Line
  1. 首頁
  2. M-News
  3. M-news

賣房投資真能財務自由?每月多賺3.5萬的真相| M傳媒

賣房投資真能財務自由?每月多賺3.5萬的真相| M傳媒
M-news 賣房投資真能財務自由?每月多賺3.5萬的真相| M傳媒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賣掉房子,靠利息過上財務自由的生活!」這樣的美夢正在網路上瘋傳,但隱藏風險卻讓人冷汗直流⋯⋯最...

賣房投資真能財務自由?每月多賺3.5萬的真相| M傳媒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賣掉房子,靠利息過上財務自由的生活!」這樣的美夢正在網路上瘋傳,但隱藏風險卻讓人冷汗直流⋯⋯最近在網路論壇上,一個驚人的理財故事引發熱議:有位朋友賣掉價值1100萬的房子,身上留300萬生活費,拿800萬投資基金,號稱每月可領4.5萬利息,加上租屋補助5000元,扣除1.5萬房租後,每月還多出3.5萬元可花用,從此不必工作也不用背房貸。這種「賣房投資致富術」聽起來美好得不像真的,但背後到底藏著什麼秘密?

 

讓我們仔細算算這筆帳:

800萬本金,每月領4.5萬利息,等於年收入54萬元,換算年報酬率高達6.75%。在當前低利率環境下,要找到能穩定提供這樣報酬率的投資工具,難度相當高。

 

更關鍵的是,這種計算方式忽略了幾個重要因素:

通貨膨脹會侵蝕本金價值、基金淨值可能波動、租金會隨時間上漲,而且租屋補助有嚴格資格限制。如果仔細考量這些變數,這個「完美計畫」可能充滿漏洞。

 

基金投資專家私下透露:

「要達到6.75%的穩定年報酬,通常需要承擔相當高的風險。這種高收益產品在市場反轉時,很可能面臨本金虧損的危機。」

 

賣房租屋看似輕鬆,但很多人忽略了租屋族的隱形成本。

房東可能隨時賣房要求搬遷、租金每年調漲、無法按照自己喜好裝修,更別說老了之後可能面臨「無屋可租」的困境。

 

一位資深房仲坦言:

「我見過太多50歲以上的租屋族,開始感受到租房市場的年齡歧視。房東普遍偏愛年輕房客,擔心年長者健康出問題。」這種「租屋年齡天花板」是真實存在的風險。另外,租屋補助並非永久保障。政府政策可能改變,申請資格可能調整,把這麼重要的現金流寄託在政策上,本身就是一種賭博。

 

「基金每月穩定配息」這個概念需要重新檢視。

配息來源可能來自本金,也就是「自己錢左手換右手」的概念。很多投資人看到帳戶每月有現金流入就很開心,卻沒注意到基金淨值正在持續下滑。

 

理財專員透露:「有些高配息基金為了維持吸引人的配息率,不得不賣掉部分持股來發放股息。長期下來,反而損害了基金的成長潛力。」這種「殺雞取卵」的操作方式,在空頭市場時特別危險。更不用說,基金表現與市場景氣密切相關。當金融風暴來臨時,別說6.75%的報酬率,連本金都可能大幅縮水。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很多「穩定配息」的基金最終暫停配息甚至清算下市。

 

賣掉房子等於放棄了一個重要的財務安全網。

房產不只是居住空間,更是對抗通膨的工具、緊急時的融資抵押品,以及老年的生活保障。銀行授信部主管分析:「有房族在需要資金周轉時,可以透過房貸獲得低利資金。無殼蝸牛想要借錢,通常只能選擇利率較高的信貸或保單貸款。」這個融資優勢經常被忽略。

 

此外,房價長期來看通常呈現上漲趨勢。過去20年,台灣主要都會區房價漲幅驚人,早期賣房的人現在可能完全買不回同樣條件的房子。這種「機會成本」在計算賣房效益時必須納入考量。

 

一位曾經嘗試類似策略的網友分享慘痛經驗:

「五年前賣掉台北市的公寓,拿錢去投資高收益債券基金。剛開始確實享受了幾年好日子,但去年疫情爆發後基金淨值大跌,配息也縮水。現在不但生活品質下降,還發現當初賣掉的房子已經漲了超過三成。」這種「賺了配息、賠了本金又錯過房價漲幅」的雙重打擊,正是這種策略最大的風險所在。

 

M觀點:「賣房投資」財務操作,表面看很聰明,實際卻是走鋼索。

與其追求不切實際的高報酬,不如採取更穩健的資產配置。記住,理財的重點不是追求最高報酬,而是在風險與回報間取得平衡。房子提供的不僅是居住功能,更是財務安全的防護網。在做出賣房這種重大決定前,一定要全面評估各種風險,別被美麗的數字迷惑而忽略背後的陷阱!

Message Board

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