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請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
House579房屋交易買賣平台
貸款
房仲
社宅
修繕
賣厝阿明Line
  1. 首頁
  2. M-News
  3. M-news

【房產真相】你以為撿到便宜,其實剛好上鉤!解析「逆勢拉價」房市騙局!

【房產真相】你以為撿到便宜,其實剛好上鉤!解析「逆勢拉價」房市騙局!
M-news 【房產真相】你以為撿到便宜,其實剛好上鉤!解析「逆勢拉價」房市騙局!| M傳媒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當房市陷入「量縮價漲」的詭異局面,你可能不知道,這是一場房市棋局,專門瞄...

【房產真相】你以為撿到便宜,其實剛好上鉤!解析「逆勢拉價」房市騙局!| M傳媒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當房市陷入「量縮價漲」的詭異局面,你可能不知道,這是一場房市棋局,專門瞄準「怕買不到」恐慌型買家!

最近在一場聚會中,一位地主朋友在酒後吐露了房市的驚人真相。面對「為什麼房子越賣不掉,價格卻一直漲」的疑問,他笑著說:「這可是房地產不能說的秘密!」原來,逆勢拉價不僅是行銷策略,更是預留安全邊際的生存法則。當市場上的預售屋與新成屋價格持續創高,成交量卻不斷萎縮時,這背後隱藏著一套完整的市場操作邏輯。

 

逆勢操作的價格心理學

那位朋友解釋,當投資客以每坪20萬元入手新成屋卻發現賣不掉時,與其降價求售,不如反向操作拉到30萬元。

這種做法有兩個關鍵目的:首先是製造「再不買會更貴」的恐慌心理,吸引那些手上有閒錢又擔心錯失機會的買家;其次是為未來的價格調整預留安全空間。

 

這種策略背後的邏輯其實很簡單,透過拉高開價來重塑市場對房價的認知。

當周邊建案都開出高價時,消費者會逐漸接受這個價格水平,即使實際成交價可能較低,但整體市場的價格基準已經被拉高。這就像百貨公司先提高定價再打折,讓消費者感覺撿到便宜一樣。

 

驚人的是背後的槓桿數學。

投資客通常只需要準備兩成頭期款,等於運用了五倍槓桿。當價格從20萬拉到30萬時,表面上是獲利50%,但因為槓桿作用,實際投資回報率接近三倍。這種高槓桿的特性,讓房市成為資本遊戲的絕佳舞台。

 

建商也深諳此道。當市場真的反轉時,他們可以對外宣布打七折斷頭出售。

30萬的七折是21萬,扣除相關費用後剛好安全下莊。這時再透過媒體操作製造「房市崩盤」的氛圍,吸引那些等待危機入市的買家進場。這些自以為撿到便宜的消費者,其實正好成為建商與投資客的逃生窗口。

 

這套操作手法的核心,其實是對人性弱點的精密掌握。

恐慌、貪婪、從眾心理,這些都是市場操作者長期研究的課題。當價格不斷上漲時,人們害怕錯失機會;當價格下跌時,又期待買在最低點。這種矛盾心理正好成為市場操作的突破口。

 

實務上,建商會透過控制推案量來維持價格水平。

與其降價求售破壞市場行情,不如減少供給維持價格。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經常看到,同一區域的建案寧可慢慢賣,也不願意大幅降價。因為一旦價格破壞形成,整個區域的房價基準都會受到影響。

 

另一個關鍵因素是資訊不對稱。

一般消費者很難取得真實的成交數據,只能從建商開價、媒體報導和實價登錄來判斷市場行情。而實價登錄通常有時間落差,當消費者看到數據時,市場可能已經進入下一個階段。

 

這種資訊落差讓市場操作者有機可乘。

他們可以透過各種方式營造市場熱絡的假象,比如僱用人頭排隊、製造搶購場面、釋放利多消息等。這些手法雖然遊走灰色地帶,但在現行法規下往往難以具體規範。

 

面對這樣的市場環境,自住客該如何因應?

首先是要認清自身需求,不要被市場氛圍牽著走。與其追逐熱門區域的預售屋,不如考慮屋齡較低的中古屋,價格通常較為實在。其次是要做好財務規劃,避免過度槓桿操作。

 

另外,耐心等待時機也是重要策略。

房市總有循環,與其在市場熱絡時追高,不如等待市場回歸理性。雖然沒人能夠準確預測市場高低點,但在量縮價漲的階段保持觀望,通常是較為穩健的做法。

 

M觀點:與其盲目跟隨市場氛圍,不如保持獨立思考能力。

記住,當市場共識過度一致時,往往就是反轉的開始。與其追求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不如根據自身需求與財務能力做出理性決策。畢竟,房子最終是要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在這個資訊不對稱的市場中,保持清醒的頭腦才是最好的自保之道!

Message Board

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