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請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
House579房屋交易買賣平台
貸款
房仲
社宅
修繕
賣厝阿明Line
  1. 首頁
  2. M-News
  3. M-news

高房價真凶不是建商!「這群人」躺賺上億還裝可憐 | M傳媒

高房價真凶不是建商!「這群人」躺賺上億還裝可憐 | M傳媒
M-news 高房價真凶不是建商!「這群人」躺賺上億還裝可憐 | M傳媒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你們罵建商黑心,其實罵錯對象了。」一位從投資客轉行房仲的獨特經歷,揭開台灣房市最殘酷的真相...

高房價真凶不是建商!「這群人」躺賺上億還裝可憐 | M傳媒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你們罵建商黑心,其實罵錯對象了。」一位從投資客轉行房仲的獨特經歷,揭開台灣房市最殘酷的真相,真正拿走最大利益的,不是煮麵的建商,而是那些躺著收租、靠祖產暴富的地主們。這位房仲觀點,確實點出了台灣房地產市場長期被忽略的真相。當多數人直覺地把高房價歸咎於建商時,其實忽略了整個土地利益分配鏈中最關鍵的角色,地主。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台灣都會區土地價格的飆漲,主要來自於「政策紅利」與「公共建設外部性」。簡單來說,就是政府用全民納稅錢建設捷運、公園、學校等公共設施,周邊地主卻能無償享受這些建設帶來的土地增值。這就像是你花錢裝潢鄰居家的概念,最後鄰居還能把房子用翻倍的價格賣掉,而你一毛錢都分不到。

 

台灣特有的「合建分屋」模式更是值得深入探討。

表面上建商分走不少比例,但仔細計算就會發現,地主幾乎是零成本參與這場遊戲。他們拿著幾十年前低價取得的土地,不需要任何專業知識,不需要承擔市場風險,就能穩拿五成甚至七成的成果。這哪裡是剝削?根本是穩賺不賠的生意。

 

最諷刺的是社會大眾的雙重標準。

嘴巴上罵著「炒房該死」,心裡卻巴不得自己家哪天也被劃入重劃區。這種矛盾的嫉妒心理,正好說明了為什麼台灣的土地改革始終難以推進,因為每個人都幻想成為下一個幸運的地主。從歷史脈絡來看,台灣戰後經濟發展過程中,確實有一批人透過土地增值累積了驚人財富。他們不需要特別努力,只要「會投胎」或是「早出生」,就能輕鬆贏在起跑點。這其實是一種變相的世襲階級,嚴重違背公平正義原則。

 

建商在整個過程中,反而更像是專業的「風險管理者」。

他們要籌措龐大資金、要懂建築法規、要面對市場波動、還要承擔銷售壓力。如果真的那麼好賺,為什麼每年都有建商倒閉?為什麼不多幾個人跳進去當建商?

 

「損失上億」和「少賺上億」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這種把「預期利益」當成「既得利益」的思維,正是台灣社會需要重新檢視的價值觀。當地主哭訴自己「只」分到五戶房子而不是七戶時,他們可能忘了,這些財富本來就不是自己努力賺來的。從整體經濟發展來看,過度傾斜的土地利益分配,正在扼殺台灣的產業競爭力。年輕人辛苦工作的收入,大部分都流進了地主的荷包,這種情況若持續下去,只會加劇貧富差距和社會對立。

 

歸根結底,台灣需要建立更公平的土地利益回饋機制。

公共建設帶來的增值,應該適度回歸全民共享;土地交易的利得,也應該有更合理的課稅方式。與其互相指責,不如共同思考如何打造一個讓努力工作者也能實現居住正義的環境。畢竟,一個健康的社會,不應該讓投對胎比投對履歷更重要。

Message Board

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