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不是等你才開搶!網友吐槽「想等5折才買」的自私心態|M觀媒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再等等,房價一定會跌!」這句話讓多少購屋夢在等待中化為泡影,而市場殘酷的真相是,你捨不得買的價格,別人正排隊搶購。
最近在各大房產論壇上,出現一種有趣現象:一群人在網路上拼命唱衰房市,列出各種房價必跌的理由,從少子化、戰爭風險到經濟衰退。但現實世界的房市交易卻持續熱絡,形成「網路一片看空,現場排隊買房」的強烈對比。
「你想改變別人的想法,目的是什麼?降價然後讓你買得起?」
這句網路上的犀利發言,直接點破許多房市討論背後的潛台詞。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越是買不起房的人,越熱衷於說服別人「現在是高點」。他們在論壇上不斷強調少子化、戰爭風險、火山地震等負面因素,試圖證明房價「不合理」。
但現實是,有人願意用八折價接手,有人看到符合需求的物件甚至願意加價一成買走。市場永遠存在多元需求,用單一標準衡量所有人的購屋決策,本身就是不切實際的期待。
回顧過去十年台灣房市,那些從2015年就開始喊「等泡沫」的準買家,如今面對的是翻倍的房價。他們不是沒有看房,而是總覺得「下次會更便宜」,結果在等待中錯失機會。市場從不等人準備好才上漲。真正的購屋者根據自身需求與能力做決定,而不是試圖猜測市場最低點。有位房仲分享案例:一位客戶從三年前開始看房,每次出價都比屋主開價硬要砍兩成,結果三年來看著同樣物件的總價從1200萬漲到1800萬。他現在還在等待「合理的價格」,而當初被他笑「盤子」的買家,資產已經穩定增長。
「你比別人窮,比別人沒膽下手,卻一廂情願想說服大家現在是高點?」
這句話雖然直白,卻點出關鍵問題,用自己的財務狀況衡量整個市場,本身就是謬誤。對急需安家的新婚夫妻來說,房子是生活必需品;對有換屋需求的家庭,房價波動只是決策因素之一;對長期投資者,看重的是資產配置與保值功能。
每個購屋者都有不同的時間壓力與需求急迫性,用單一標準否定所有人的購屋決策,無疑是見樹不見林。
與其花時間在網路上說服別人房價會跌,不如把精力用在提升自己的購屋能力。
專家強調:「專注於自己能夠控制的事情,而不是試圖改變市場趨勢。」這不是要大家盲目買房,而是建議根據自身需求理性決策。如果你真的需要房子,就該務實地尋找符合預算的選項,而不是期待市場會跌到你的理想價格。畢竟,過去二十年證明,等待的成本遠高於進場的風險。與其等待那永遠不來的五折價,不如認真思考如何在現有條件下達成購屋目標。
房價的確存在許多問題,但用唱衰來期待價格下跌,終究只是紙上談兵。
真正的解決之道,要么調整自己的購屋標準,要么提升自己的收入水平。下次當你想說服別人「房價會跌」時,不妨先問自己:這到底是基於客觀分析,還是只是因為你還沒買到理想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