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明道大學校地活化新方向:健康園區與農業轉型的契機
隨著明道大學退場,占地50公頃的校區如何活化備受關注。衛福部近期提出將校地轉型為「國家級中藥草研究院」的構想,並於14日派「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委員何美鄉與彰化縣政府及地方民代溝通,雙方對於校地未來規劃雖有共識,但仍存在細部方向的差異,這場協商也凸顯了中央與地方對閒置校園再利用的不同想像。
衛福部提「健康園區」願景 整合減碳農業與有機栽種
何美鄉在會中強調,台灣正面臨肥胖率、糖尿病等健康問題的嚴峻挑戰,需要建立新型態的健康生活模式。她認為明道大學校園是絕佳的示範場域,可發展成結合「減碳農業」、「有機栽種」與「健康促進」的多功能園區。這種跨領域整合的「健康園區」在台灣尚屬首見,需要衛福部、農業部等多個部會協力推動,同時引入民間產業資源,形成公私協力的永續模式。
縣長爭取縣府接管 聚焦產業升級與糧食安全
彰化縣長王惠美則強調在地需求,她指出,明道校地閒置已一年半,教育部代墊的5.6億元債務遲未解決,縣府希望儘快接管以活化校園。縣府的規劃更側重產業轉型,包括設置「AI智慧產業園區」、「教育體育園區」,並結合青農與中藥研究所,發展水耕蔬菜、植物工廠及中草藥種植。王惠美特別提到,極端氣候已威脅傳統農業,台商回流也帶來產業升級壓力,校地活化應回應這些挑戰,例如推動耐候型農業技術,確保糧食安全。
中央與地方資源整合
雖然中央與地方的構想各有側重,但雙方都認同校地應結合「健康」與「農業」兩大主軸。何美鄉提出的健康園區若能融入縣府的產業升級計畫,例如將中藥草研究與智慧農業結合,或許能創造雙贏。王惠美也表態,縣府已做好接管準備,可立即清償教育部債務,並讓相關單位進駐,加速推動轉型。
此案的成敗關鍵在於資源整合。衛福部的健康政策需農業部的技術支持,而縣府的產業計畫則需經濟部與國科會的奧援。此外,如何吸引民間投資,避免淪為政府單方面投入,將是永續經營的核心課題。目前校地閒置造成的浪費與債務問題亟待解決,中央與地方若能盡快達成共識,明道校區有望成為台灣「健康農業」與「地方創生」的示範基地,甚至為其他退場校園的活化提供參考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