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向下盤整!六都交易量創7年新低 建商降價潮難挽買氣頹勢
台灣房市正經歷近7年來最嚴峻的寒冬!根據六都最新統計數據,2025年上半年買賣移轉棟數僅10萬202棟,較去年同期暴跌26.6%,創下自2018年以來同期最低紀錄。即便進入傳統旺季的第2季,買氣依舊低迷,加上股市震盪與貸款排隊問題未解,下半年房市恐持續探底。
六都交易量全面崩跌 新北、台南、高雄成重災區
數據顯示,新北、台南及高雄衰退幅度最為明顯,年減幅均超過26%,主因在於這些地區過去重劃區投資氣息濃厚,加上南二都半導體產業議題發酵,當房市進入盤整期,買氣受挫更為嚴重。
建商降價求生 市場仍陷觀望僵局
面對買氣急凍,部分建商已祭出降價、讓利等銷售手段,南部甚至傳出新案直接折扣退還金額給已購戶的案例。然而,這些零星降價尚未形成全面性趨勢,能否真正撼動市場仍有待觀察。成屋市場同樣陷入僵局,買方出手謹慎,屋主心態雖逐漸調整,但貸款排隊、延後撥款等問題持續存在,連新青安市場也受到波及,對以剛需、首購買盤為主的市場造成嚴重打擊。
當前房市低迷反映的是結構性調整而非短期波動
從數據來看,交易量縮減與價格僵局並存,顯示市場正處於買賣雙方預期拉鋸的關鍵階段。
對購屋者而言,與其聚焦短期價格波動,更應關注三大核心指標:銀行核貸成數變化(台北已跌破7成)、區域供需實況(如南科周邊庫存去化速度),以及建商財務健康度(避免爛尾風險)。
對業者來說,與其被動等待政策鬆綁,不如主動調整產品定位,例如轉向總價帶更貼近實質需求的剛性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的市場修正某種程度是擠出過去過熱投機泡沫的必要過程,若能促使房價回歸合理所得比,長期而言反而是市場健康化的契機。建議各方以「危機即轉機」的思維,在調整期中重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