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請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
  1. 首頁
  2. M-News
  3. M-news

實價登錄3000萬,屋主硬要3250萬?網驚:是對市場多有愛!?

實價登錄3000萬,屋主硬要3250萬?網驚:是對市場多有愛!?
M-news 實價登錄3000萬,屋主硬要3250萬?網驚:是對市場多有愛!? 在當前房市降溫、買方觀望的氛圍下,仍有賣方堅持開價比實價登錄高出250萬,讓不少買方直呼「看不懂」。究竟這些屋主是過度樂觀...

實價登錄3000萬,屋主硬要3250萬?網驚:是對市場多有愛!?

在當前房市降溫、買方觀望的氛圍下,仍有賣方堅持開價比實價登錄高出250萬,讓不少買方直呼「看不懂」。究竟這些屋主是過度樂觀,還是掌握了什麼不為人知的「隱藏價值」?本文將從「賣方心理」、「市場博弈」與「物件特殊性」三大面向,解析為何有些賣方「打死不降價」,並告訴你這種房子到底該不該碰! 

 

真相1:賣方還在懷念「房價永遠漲」的美好年代

「成本價迷思」作祟

許多屋主將「購入價+裝潢費+持有成本」全數灌進售價,無視市場已轉冷。 

例如:5年前以2000萬買進,裝潢花500萬,就想賣3000萬,但銀行鑑價可能只有2500萬。 

「別人可以,我為什麼不行?」的跟風心理

看到社區某戶高價成交,就認定自己的房子也值那個價,卻忽略樓層、屋況等差異。 

買方該怎麼看? 

這類賣方通常「不急售」,除非遇到超級喜歡的買方,否則寧願慢慢等。 

破解招:直接出示最新實登與銀行鑑價,用數據打破幻想。 

 

真相2:賣方玩「心理」先開高再讓你砍

「開高是為了讓你覺得砍200萬很划算」

部分賣方刻意開高價,讓買方「砍價有成感」,最終成交價可能仍高於實登。 

例如:開3250萬,買方砍到3050萬,自以為賺到,但實登只有3000萬。 

「測試市場水溫」策略

尤其常見於「多房族」,他們不急著賣,先掛高價試探,若真的沒人問再調整。 

買方該怎麼看? 

這類物件可大膽出價,但堅持「以實登為基準」,避免被話術牽著走。 

關鍵問題:「同社區最近成交價多少?銀行估多少?」 

 

真相3:你的實價登錄,可能漏了「隱形價值」

特殊戶型的溢價空間

若物件有「稀有景觀」、「頂樓露臺」、「車位多一個」等優勢,實登未必能反映。 

例如:普通戶實登3000萬,但唯一一戶「邊間+雙車位」可能真有3250萬行情。 

買方該怎麼看? 

要求房仲提供「同社區不同條件的成交比較」,確認溢價是否合理。 

若真的是「稀缺物件」,250萬差距可能值得,但需評估自身需求。 

 

買方實戰策略:遇到高價屋主,該攻還是該逃?

1. 先判斷「賣方是真硬還是假硬」

真硬派:拒接電話、不給議價空間 建議放棄,別浪費時間。 

假硬派:嘴上說不降,但願意聊 可持續追蹤,等其心態鬆動。 

2. 用「競爭物件」施壓 

明確告知:「隔壁棟同坪數開價2950萬,您這間若堅持3250萬,我只好去談那間。」 

3. 設定「停損點」,避免感情用事 

即使再喜歡,出價也不該超過實登10%(此案例上限3300萬)。 

若賣方不願妥協,果斷轉看其他物件,避免陷入價格拉鋸戰。 

 

市場會告訴你答案,耐心是最好的殺價工具 

那些堅持比實登高250萬的賣方,最終只有兩種結局: 

1. 等到一個「不懂行情」的買方(但機率越來越低)。 

2. 撐了半年後,默默降回市場價。 

 

給買方建議:與其說服賣方降價,不如讓市場說服他。好的物件不會只有一間,但你的預算只有一個! 若真的非這間不可,不妨每隔一個月詢問一次,等到賣方認清現實再出手。畢竟,在房市修正期,「買貴的風險」遠大於「沒買到的遺憾」!

Message Board

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