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請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
  1. 首頁
  2. M-News
  3. M-news

房仲低佣金時代來臨? 從6%到0.6%對房地產就業市場衝擊!

房仲低佣金時代來臨? 從6%到0.6%對房地產就業市場衝擊!
M-news 房仲低佣金時代來臨!? 從6%到0.6%對房地產就業市場衝擊 在房市交易量創八年新低的冷風中,房仲業正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生存考驗。隨著買賣雙方議價意識抬頭,傳統6%的高佣金模式逐漸鬆動,部...

房仲低佣金時代來臨!? 6%0.6%對房地產就業市場衝擊

在房市交易量創八年新低的冷風中,房仲業正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生存考驗。隨著買賣雙方議價意識抬頭,傳統6%的高佣金模式逐漸鬆動,部分業者甚至打出「0.6%超低服務費」的破盤價,試圖在「僧多粥少」的市場中殺出血路。然而,背後反映的是從業人員收入銳減、成本自負的殘酷現實—當全台10萬名房仲爭搶每年不到10萬筆的成交機會時,這場轉型已不只是商業模式的調整,更是一場關乎生計的硬仗。 

 

房仲薪酬結構的變革,正從「高抽成」轉向「低佣金高激勵」

過去直營品牌業務員可依階級抽佣10%25%,如今新興業者改以底薪搭配短期獎金,例如集滿20件委託即可領6萬元,試圖在薄利中維持團隊士氣。但業內坦言,實際成交佣金早已偏離法定6%上限,買方砍價至1%成常態,就連上億豪宅的服務費也難逃壓縮。 

 

市場數據更揭露供需失衡的困境:

全台近萬家房仲業者、逾7.5萬名從業人員,今年前5月卻僅有8.2萬棟移轉量,平均每位經紀人半年可能只成交1案。帶看19組客戶卻「白做工」的常態,加上油錢、廣告等成本自行吸收,讓許多新人熬不過半年便黯然退場。竹北一名業者直言:「店面100人裡,真正能活下來的不到兩成。」 

 

當「拚成交」變成「拚生存」,房仲業的轉型已不僅是數字遊戲

低佣金模式雖能吸引價格敏感客戶,卻也考驗著服務價值的重新定位—從單純的房屋銷售,升級為購屋者的風險顧問與市場解讀者。這場行業洗牌中,能留下的或許不是最會砍價的業者,而是懂得在冰河期裡,為買賣雙方架起信任橋樑的專業生存者。畢竟,當市場回歸理性,最終贏家永遠是「解決問題的人」,而非「便宜賣房的人」。

Message Board

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