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20萬想買2400萬房?銀行沒告訴你的核貸潛規則
月收入20萬、存款600萬、零負債,要申請1920萬的房貸,銀行核貸的眉角遠比表面數字複雜。在央行緊縮房貸環境下,即便是高收入族群,也可能在「看不見的審核標準」前踢到鐵板。究竟這樣的條件能順利貸到8成嗎?關鍵在於銀行如何解讀你的「真實還款能力」。
從銀行風險控管的角度,審核這筆貸款會聚焦三個潛在問題點:
首先,收入認定的灰色地帶
雖然月收合計20萬(薪資10萬+副業10萬),但銀行對「現金存入的副業收入」向來保守。多數銀行只認列「有報稅的經常性收入」,若副業10萬是現金存入且未完整報稅,可能只被認列6-7成,甚至被歸類為「不穩定收入」。實務上,銀行更看重「扣繳憑單」上的數字,而非存摺流水。
其次,收支比的隱形天花板
即使20萬全被認列,銀行計算房貸月還款(假設利率2.1%、30年期)約7.2萬,收支比達36%,已觸及多數銀行的警戒線。若加上未來管理費、稅金等隱形成本,真實負擔率可能突破40%,這時銀行可能要求提高自備款或縮減成數。
最後,資產配置的盲點
600萬存款中若包含「保險現金價值」,銀行通常只認可隨時解約的部份,且會打折計算。更關鍵的是,銀行會評估保留款是否足夠支付交屋後的裝潢、稅費等開銷(約房價10%),若全數投入頭期款,反而可能被視為風險過高。
買房不是數學題,銀行的「風險算盤」和購屋者的「負擔能力」往往存在落差。
建議採取三個行動:
1 提前準備兩年完整的報稅證明,將副業收入「書面化」;
2保留至少240萬的流動資金,證明有緩衝能力;
3同時洽詢3家以上銀行,比較核貸條件。
在緊縮房貸下,「看起來夠」和「銀行認可夠」是兩回事,與其事後被砍成數,不如預先做好最務實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