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北透天竟是凶宅?買房後才知真相,法院判返還157萬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購屋本該是一件令人期待的事,卻可能因隱匿資訊而成為心頭大石。新竹縣竹北一名曾姓男子2023年以1050萬元購得透天厝二樓房地,但過戶後才發現,該屋曾發生自殺案件,讓他心生恐懼,最終透過司法途徑獲得部分價金返還,案例再度提醒消費者「知情權」的重要性。
曾男表示,購屋時,賣方在房屋現況說明書上明確勾選「無凶宅、自殺等非自然身故事件」,並未告知屋內曾有自殺案件。成交後,鄰居透露,死亡事件發生在大門口的公共區域,雖然賣方稱死者非居住區範圍,但曾男依直覺與生活經驗認為,大門口是每日進出必經之處,事件對日常生活影響重大,因此提起訴訟,請求返還部分價金157萬5千元。
法院調查後發現,死者倒臥地點確為大門口,屬住家日常必經路徑,並非可繞行的公共空間,凶宅情節確實重大。而賣方在不動產現況說明書仍勾選「無凶宅紀錄」,已隱匿重要資訊,構成瑕疵擔保責任。法院依估價師鑑定,屋況因凶宅事件減損價值約237萬元,綜合考量後,判決賣方張姓家族返還曾男157萬5千元。
此次事件凸顯,購屋交易中「資訊透明」不可忽視。
房屋凶宅雖屬特定心理影響,但對買方購屋決策與生活品質有直接影響,賣方如未如實揭露,即可能面臨法律責任。
M觀點:房市活絡,但凶宅、隱藏瑕疵事件仍偶有發生,購屋者除了看屋、比價,更應重視契約條款與現況說明書,必要時可透過鑑價、查詢過往事件紀錄,保障自身權益。對賣方而言,誠信揭露資訊不僅是法律義務,也是維護交易信任的基本原則。市場透明度提高,買賣雙方才可建立公平交易環境。
房產不是單純的投資,更關乎生活安全與心理舒適。此案例提醒民眾,買房前務必詳查房屋歷史、現況與合約細節,避免後續爭議,也提醒賣方誠實揭露,才能保障交易雙方權益。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