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土地交易急凍 三大屯區陷入「最冷土地年」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台中房市寒風凜冽,不只買賣住宅冷卻,連帶影響土地交易急速降溫。今年以來,多家重量級建商紛紛喊停購地計畫,導致三大屯區(北屯、西屯、南屯)的土地市場瞬間熄火。根據實價登錄資料統計,今年前七月,三大屯區億元級土地交易僅64筆,較去年同期大減七成,其中北屯區更慘跌八成五,成為重災區。專家直言,今年恐怕會被記錄為台中近年「最冷的土地年」。
土地交易量雪崩 北屯區最慘
進一步觀察交易數據,北屯區今年僅有13筆土地成交,相較於去年的84筆,交易量幾乎腰斬再腰斬,驟減幅度高達84.5%;南屯區從去年的102筆掉到34筆,減幅也超過六成;西屯區則從31筆萎縮到17筆,跌幅逾四成五。這樣的數字,幾乎已經把前幾年熱絡的重劃區市場完全冰封。
不僅市場上民間交易冷清,台中市府舉辦的土地標售也一再失利。今年三場重劃區抵費地標售案,脫標率竟都不到兩成。過去幾乎「場場清空」的上市櫃建商,如今幾乎完全缺席,顯示市場信心大幅退潮。
建商資金壓力大 不敢輕舉妄動
春耕不動產總經理張維良指出,眼下土地市場的氛圍是「價撐量縮」。地主心態強硬,價格還未明顯鬆動,但建商卻面臨貸款成數驟減、公告現值提高、稅賦壓力與預售屋去化緩慢的多重壓力。若硬是進場購地,資金鏈風險太高,因此普遍選擇觀望,「更不可能像過去一樣搶地追價」。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則分析,過去三大屯區因重劃區議題熱絡,土地一度是兵家必爭之地;但這一年來政策面持續打炒房,市場買氣驟降,建商資金回收不如以往快速,導致策略全面轉為「減量經營、暫緩布局、以拖待變」。
信用管制收緊 銀彈調度受限
除了買氣降溫,最關鍵的因素還是來自金融端的緊縮。央行持續執行信用管制,購地貸款僅能拿到五成,建商還需再準備至少一成自備款,加上購地後18個月內必須開工的規定,資金壓力沉重。更雪上加霜的是,過去可作為資金周轉的餘屋貸款,如今上限僅剩三成,讓建商的銀彈大幅縮水。
在資金鏈緊繃的情況下,多數建商寧可保守等待,也不願貿然進場,生怕被套牢。專家認為,短期內台中土地市場難見復甦,交易量恐仍將持續低迷,直到政策或金融環境鬆動,才可能出現轉機。
台中土地市場從火熱轉為冰冷,只花了一年時間。當前,三大屯區已從建商競逐的熱區,變成一片觀望的冷地。這波「價撐量縮」局面何時能解,關鍵仍取決於政策鬆緊與資金環境。對建商而言,今年確實是不得不按下暫停鍵的「最冷土地年」。圖/google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