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20萬戶社宅達標!下一階段目標25萬戶,居住正義再進一步
居住問題一直是台灣社會關注的焦點,為了讓更多人能夠安居樂業,政府積極推動社會住宅政策。經過八年的努力,內政部宣布已經達成20萬戶社宅的目標!這其中包括12萬戶直接興建的社會住宅,以及8.6萬戶的包租代管。截至今年2月底,全國直接興建的社宅累計已達12.12萬戶,雖然目前只有3.3萬戶完工,但還有5.8萬戶正在規劃中,未來將陸續動工。
內政部表示,社會住宅的統計方式是以「社會住宅興辦計畫」為基準,涵蓋了既有、新完工、興建中以及已決標待開工的戶數。這樣的計算方式,確保了每一階段的進度都能被納入目標達成範圍內。為了加速推動社宅建設,內政部還成立了社宅融資平台,並補助地方政府先期規劃費、融資利息及非自償性經費等項目,讓社宅的興建更加順利。
回顧過去,2016年10月之前,全國的既有社會住宅只有6,208戶,但截至今年2月底,累計完工的社宅已達33,781戶,另有54,134戶正在興建中,還有33,285戶已決標準備開工。這樣的成果顯示,政府在這八年間的積極作為,確實讓社會住宅的數量大幅提升。
然而,這只是階段性的成果。內政部已經訂下下一階段的目標:到2032年,累計興建25萬戶社會住宅,並同步推動25萬戶包租代管及50萬戶租金補貼。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政府計劃每年新增約1.5萬戶到2萬戶的社宅,並根據實際執行情況進行調整。
為了拓展社宅用地的來源,行政院在2023年底通過了「推動社會住宅成果與提升社宅用地供給精進措施」。根據這項措施,各縣市在進行整體開發區的區段徵收及市地重劃時,必須保留3%到5%的土地供社宅使用,並專案讓售給中央興辦社宅。同時,都市更新及TOD開發中的「容積獎勵」和「增額容積」項目,也必須優先納入提供社宅,確保社宅用地的多元取得管道。
社會住宅的推動,不僅是解決居住問題的重要政策,更是實現居住正義的關鍵一步。從八年前的6,208戶,到如今的20萬戶達標,再到未來的25萬戶目標,政府的努力讓更多人看到了希望。未來,隨著更多社宅的完工與政策的落實,相信會有更多民眾能夠享受到安居樂業的生活。居住正義的路還很長,但只要持續前進,終會迎來更美好的明天!
#社會住宅 #居住正義 #內政部 #包租代管 #租金補貼 #社宅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