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兼投資兩房新屋該裝潢嗎?專家分析「輕裝修」CP值最高
近年房價高漲,不少投資人購入新屋後選擇「先出租、後轉售」的策略,以平衡持有成本。然而,面對裝潢與否的抉擇,卻讓許多屋主陷入兩難。近日有網友提問,計劃持有兩房新屋5至10年後出售,糾結是否該投入10多萬元進行基礎裝潢,或僅以明管搭配簡配出租。此議題不僅牽涉租金收益,更影響未來轉售的增值空間,究竟該如何權衡?
裝潢對出租與轉售的影響
房地產業者指出,裝潢與否的關鍵在於「目標客群」與「持有時間」。若以出租為首要目的,輕度裝潢(如方案1的假樑、窗簾盒、管線包覆)能提升視覺整潔度,較易吸引注重生活品質的租客,租金可能提高5%至10%。反之,若完全不做裝潢(方案2),雖省下初期成本,但可能限縮租客選擇,甚至需以降價彌補硬體條件的不足。
至於未來轉售,賣厝阿明分析,中長期持有後,新屋已成中古屋,此時「屋況」比「豪華裝潢」更重要。過度裝潢可能因風格不符買方喜好而需拆除,反而降低投報率;但完全無修飾的明管設計,則可能讓買方對維護狀態產生疑慮。因此,折衷的「輕裝修」成為市場主流,既能維持基本質感,又避免過度投資。
賣厝阿明建議:功能性優先,保留調整彈性
室內設計師建議,投資型房產應以「功能性」與「耐用性」為核心。假樑與窗簾盒的裝潢雖需10餘萬元,但能隱藏管線、提升空間整體感,對租金與售價均有加分效果。冷氣明管則可選擇簡約管槽修飾,降低成本之餘仍維持整齊視覺。
此外,若未來計畫轉售,建議避免客製化設計,改採中性色調與通用建材。房仲業者補充,近年「可隨時入住」的物件更受自住買方青睞,因此基礎裝潢(如平整天花板、遮醜工程)的投資報酬率,通常高於毛胚或陽春配置。
裝潢與否沒有標準答案,但從市場實務來看,「輕裝修」確實能兼顧出租競爭力與未來售價。屋主不妨將預算控制在總房價1%至2%內,優先處理明顯的視覺缺陷,並保留空間彈性。畢竟,在房市變動中,能快速適應不同需求的物件,才是最能保值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