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5萬,租不起市區、買不起郊區!年輕人被迫成「漂泊世代」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想要住好的房子,可是租金一直漲,買房又無法下手,人生好難啊」這句話道出當代台灣年輕人的共同心聲。
走在台北街頭,隨處可見租屋網紅布條上驚人的數字,一個十坪小套房的租金動輒就要兩萬元起跳。最近在買房知識家臉書社團,一篇只有短短三行的貼文引發熱烈迴響,多數網友都在下面留言「真的快活不下去了」、「每個月薪水都貢獻給房東了」,反映出當前台灣居住問題的嚴重性。
租金漲勢看不到盡頭
根據主計總處最新統計,全台租金指數已經連續好幾個月創下歷史新高,而且完全看不到盡幅的跡象。特別是在雙北地區,一個普通的三房公寓租金動輒就要三、四萬元,幾乎吃掉年輕人整個月的薪水。很多租屋族感嘆,每年最害怕的就是接到房東的調漲通知,那種壓力真的讓人喘不過氣。
更讓人無奈的是,現在連原本租金相對親民的區域也跟著漲價。從新北的外圍區域到台中、高雄的蛋白區,租金都在悄悄攀升。很多年輕人發現,不管搬到哪裡,都逃不過租金上漲的命運。
買房門檻越築越高
另一方面,雖然房市交易量縮減,但房價卻依然維持在高點。想要在雙北買個普通的兩房產品,動輒就要兩千萬元起跳,光是自備款就要準備四、五百萬元。對大多數領死薪水的上班族來說,這根本是個天文數字。
銀行貸款條件也越來越嚴格,就算勉強湊足頭期款,每個月動輒五、六萬元的房貸支出,也讓很多人望之卻步。在工作和收入都不穩定的情況下,背負二、三十年的房貸壓力,對許多人來說是個不敢做的夢。
夾心層的無奈
最辛苦的就是所謂的「夾心層」收入超過基本工資,但又不足以負擔買房的族群。他們不符合社會住宅的申請資格,也無法負擔高昂的房價,只能在中古租屋市場中不斷漂浮。
這些人多數已經工作五到十年,有一定的收入和儲蓄,但距離買房的目標還是很遙遠。看著銀行帳戶裡的數字緩慢增加,但房價上漲的速度永遠比存錢快,那種無力感真的很難受。
政府的政策困境
面對日益嚴峻的居住問題,政府雖然推出各種政策,但效果似乎有限。社會住宅的供給量遠遠跟不上需求,租金補貼也難以抵消租金上漲的壓力。在都會區土地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要找到大規模興建社會住宅的土地更是難上加難。
專家建議,除了持續增加社會住宅供給外,也應該思考如何活化現有空屋,同時加強租屋市場的管理,避免不合理的漲租行為。但這些措施都需要時間才能看到效果,對現在正面臨居住壓力的民眾來說,實在是遠水救不了近火。
年輕人兩難抉擇
在這樣的環境下,許多年輕人被迫做出困難的選擇。有人選擇搬回老家與父母同住,犧牲個人空間來換取儲蓄機會;有人選擇遠距工作,搬到房價較低的鄉鎮;也有人乾脆選擇不婚不生,減少家庭開支。
但這些選擇都伴隨著代價。通勤時間增加、生活品質下降、人生規劃被迫改變,這些都是居住壓力帶來的連鎖反應。難怪有網友會感嘆「人生好難」,因為在住的問題面前,很多人生選擇都變得格外艱難。
居住是基本人權,但在高房價與高租金的雙重夾擊下,這個基本需求卻成為許多人沉重的負擔。政府需要拿出更有效的對策,企業也應該思考如何幫助員工解決居住問題,否則「居住正義」將永遠只是個口號。
對正在為居住問題苦惱的人來說,與其獨自煩惱,不如多關注政府的補助政策,或是尋求專業的財務規劃建議。也許無法立即解決問題,但至少可以找到更聰明的應對方式。畢竟,人生不應該被住的問題困住,不是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