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過半還買房?」專家曝50歲買屋真相:關鍵不是年齡,而是現金流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最近在網友在買房知識家臉書社團,有個問題引發熱烈討論:「請問有沒有人是到了人生50歲才買房的?」發文者感嘆,人生已經過了一半,還在為買房煩惱,不知道是否應該放棄這個念頭,乾脆租房就好。這個問題戳中許多中年族群的內心焦慮。
年過50才考慮買房,確實需要面對一些現實問題。
首先是貸款年限的限制,多數銀行對中年貸款較為保守,可能無法貸到30年期的房貸。其次是退休規劃的壓力,在這個年紀揹負房貸,必須更謹慎評估退休後的還款能力。
不過,50歲通常也是人生中收入相對穩定的階段。孩子可能已經長大獨立,家庭開銷減少,反而有更多的資金可以運用在購屋上。這個年紀的職場經驗豐富,工作稳定性高,銀行其實也願意提供貸款給收入穩定的中年族群。
從長期財務規劃來看,買房雖然前期負擔較重,但每個月的房貸支出其實相當於強迫儲蓄。
20年房貸繳清後,就能擁有自己的資產。相反地,租房雖然彈性較大,但每個月的租金支出就像流水一樣,無法累積資產。
特別是在通膨環境下,房租通常會隨著時間調整,但房貸金額是固定的。對50歲的人來說,如果現在開始繳房貸,到70歲時就能擁有完全屬於自己的房子,不用擔心老年時還要面對租屋問題。
論壇上不少網友分享自己的經驗,有人就在50歲後成功購屋。
「我52歲買下人生第一間房,雖然貸款只有20年,但算一算退休時剛好繳清」、「50歲買房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規劃」這些真實案例給了許多人信心。關鍵在於選擇適合自己財務狀況的物件,不要過度勉強。可以考慮總價較低的中古屋,或者地點稍遠但價格親民的區域,先求有再求好。
理財專家建議,50歲購屋要特別注意幾個重點。
首先是自備款最好準備充足一點,降低貸款成數,減少每個月的還款壓力。其次要選擇適合的貸款年限,雖然可能無法貸到30年,但15-20年的貸款期還是在可接受範圍。另外也要考慮未來收入的變化,最好預留一筆緊急預備金,以備不時之需。選擇物件時,可以優先考慮有電梯、生活機能完善的房子,為老年生活做準備。
除了財務規劃,心理層面也很重要。
擁有自己的房子帶來的心安感,是租房無法比擬的。不用擔心房東突然要收回房子,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布置空間,這種歸屬感對中年族群特別珍貴。不過也要避免給自己太大壓力,如果財務狀況真的不允許,繼續租房也不是壞事。重要的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決定,而不是被社會壓力牽著走。
其實,50歲買房一點都不晚,重要的是做好完善的財務規劃。
與其糾結於年齡,不如務實地評估自己的經濟狀況,做出最適合的選擇。
無論最後決定買房還是租房,都要記得,生活的品質和幸福感才是最重要的。房子只是人生的其中一部分,不是全部。在這個年紀,應該用更從容的態度來面對購屋這件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