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請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
貸款
House579房屋交易買賣平台
驗屋
社宅
裝修
  1. 首頁
  2. M-News
  3. M-news

打房打到誰?央行限貸令掀開房市 首購、建商、銀行三難

打房打到誰?央行限貸令掀開房市 首購、建商、銀行三難
M-news 打房打到誰?央行限貸令掀開房市 首購、建商、銀行三難 央行限貸令實施後,預售屋解約量暴增4.5倍的現象,引發社會高度關注。然而,這波政策衝擊背後,其實隱藏著更複雜的結構性問題,首購族淪為政策下...

打房打到誰?央行限貸令掀開房市 首購、建商、銀行三難
央行限貸令實施後,預售屋解約量暴增4.5倍的現象,引發社會高度關注。然而,這波政策衝擊背後,其實隱藏著更複雜的結構性問題,首購族淪為政策下的犧牲品,而建商與銀行卻在風險轉嫁中悄然獲利。  

新青安美意與現實落差  
新青安貸款看似為首購族提供一條購屋捷徑,但實務上卻因八大行庫承作量能飽和而陷入困境。許多申請者苦等數月後,才發現核貸成數不足或利率條件變差,甚至因交屋期限壓力被迫放棄購屋,損失高達總價15%的定金。這些被沒收的定金,反而成為建商彌補市場低迷損失的意外財源,形成「政策美意反成建商提款機」的荒謬現象。  

限貸令溯及既往爭議  
最引發爭議的是,限貸令對已簽約購屋者的溯及既往效應。許多在政策實施前簽約的買方,原可獲得8成貸款,卻在交屋時被告知僅能核貸6.5成,面臨數百萬資金缺口。這種政策突襲讓自住客陷入兩難:要么籌措巨額自備款,要么違約賠償定金。相較之下,資金充裕的投資客反而能趁機撿便宜,進一步加劇市場不公。  

建商倒閉潮連鎖效應  
限貸令不僅衝擊購屋者,更引發建商資金鏈危機。中部已有建案出現交屋率僅15%的極端案例,若建商無法順利回收資金,可能引發爛尾樓風暴。值得關注的是,部分建商早已透過預售屋合約將風險轉嫁給消費者,即使工程停頓,仍可沒收高額定金。這種不對等的合約結構,讓購屋者成為最終的風險承擔者。  

銀行風險選擇性承擔  
銀行在央行嚴格監管下,採取「選擇性承貸」策略:優先服務信用條件優良的客戶,而將收入不穩定、職業風險較高的首購族排除在外。結果原本最需要政策協助的族群,反而成為最早被犧牲的對象。更矛盾的是,銀行一邊配合政策宣傳新青安優惠,一邊卻因風險考量緊縮核貸標準,形成「說一套做一套」的現象。  

政策反思與出路  
與其全面緊縮貸款,不如建立差異化管制機制:對首購族與投資客設定不同貸款條件,或針對預售屋與成屋採取差異審核標準。同時應強化預售屋履約保證機制,避免建商倒閉導致購屋者血本無歸。政策的初衷是穩定市場,但若缺乏細緻規劃,可能適得其反。與其讓首購族獨自承受風險,不如讓政策更具彈性與針對性,才能真正實現居住正義。  

這場限貸風暴揭示了一個殘酷現實:在政策制定過程中,最需要保護的族群,往往是最先被犧牲的一群。與其追求激烈的市場調控,不如建立更細緻、更公平的制度設計,才能避免讓居住正義淪為空洞口號。
 

Message Board

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