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商用不動產市場面臨轉折點 專家揭關鍵應對策略
美中關稅戰火再起,台灣產業正面臨新一波衝擊。世邦魏理仕最新研究顯示,2025年第一季全台大型不動產交易金額僅685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15%,其中工業地產市場已明顯感受到寒流來襲。這場全球性的貿易風暴,正悄悄改寫台灣商用不動產市場的遊戲規則。
■ 關稅衝擊下的市場新常態
美國最新關稅政策對台灣電子、傳統產業課徵最高32%的關稅,讓企業資本支出轉趨保守。世邦魏理仕總經理林敬超指出:「4月關稅新政公布前,製造業客戶的觀望態度就已浮現。」這種謹慎氛圍直接反映在市場數據上:
工業地產購置動能明顯減弱
建商購地金額年減21%至489億元
企業擴廠計畫多暫緩或重新評估
值得注意的是,商用不動產市場仍保有196億元的交易量,年增5%,其中近9成來自企業自用需求,顯示剛性需求仍是市場重要支撐。
■ 三大關鍵趨勢正在成形
供應鏈重組效應:企業重新審視生產基地布局,東南亞二線城市工業地產詢問度攀升
資產配置轉向:部分台商開始評估出售非核心資產,強化現金流動性
智慧化升級潮:即使擴廠保守,現有廠辦的智能化改造需求仍持續
「雖然短期市場充滿不確定性,但台灣廠辦、物流等特定資產類別的基本面仍然穩健,市場韌性值得期待。」
■ 未來半年觀察重點
美台貿易協商進展
電子業庫存去化速度
央行利率政策走向
企業獲利表現與資本支出計畫
專家建議,在這個充滿變數的時期,企業決策者更需掌握「敏捷調整」的能力,隨時因應國際政經情勢變化,才能在風暴中找到新的成長契機。圖/google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