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請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
貸款
House579房屋交易買賣平台
驗屋
社宅
裝修
  1. 首頁
  2. M-News
  3. M-news

行天宮捐獻爭議,是法律問題,還是信仰試煉?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場「贈與」風波

行天宮捐獻爭議,是法律問題,還是信仰試煉?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場「贈與」風波
M-news 行天宮捐獻爭議,是法律問題,還是信仰試煉?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場「贈與」風波 行天宮一直以清廉形象深植人心,卻因一位高齡長者捐出房產,引發爭議。其養女提告主張父親精神不穩,法院最終判決部分塗銷...

行天宮捐獻爭議,是法律問題,還是信仰試煉?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場「贈與」風波

行天宮一直以清廉形象深植人心,卻因一位高齡長者捐出房產,引發爭議。其養女提告主張父親精神不穩,法院最終判決部分塗銷產權。這不僅是一場法律爭議,更讓社會重新思考高齡者的財產權、宗教團體的角色與社會信任的邊界。

【關鍵在於「贈與當下」的清楚意識】

根據民法,贈與必須在雙方合意與意思清楚下成立。法院此次判決並非全盤否定老翁能力,而是根據醫療證據,部分判決無效。

行天宮是在手續完備、契約成立後依法受贈。若無家屬提告,旁人難以預知捐贈者當下的精神狀況。若未來所有長者行為皆被事後質疑,將動搖財產自主與社會契約信賴。

【家屬的擔憂,也是人之常情】

從家屬立場來看,父親在精神狀況不穩時捐出房產,難免引發疑慮與情緒。這也反映出台灣社會在高齡化下,對於長者照護與財產安排尚未建立明確制度與共識。

若能善用《民法》第1113-2條「意定監護」機制,讓長者在清醒時預先規劃,將可有效避免家庭與宗教團體之間的誤解與爭議。

【宗教法人不是私人公司】

許多聲音認為「宮廟有錢,應該還錢」,但宗教團體的資產屬於法人與信眾,不得任意歸還。若所有合法捐贈都因輿論被推翻,不僅使宗教組織無所適從,更將破壞公益組織制度與法治穩定。

行天宮選擇訴諸司法,並非不願溝通,而是對法治與程序正義的尊重。

【清淨信仰,不該被情緒定罪】

行天宮多年堅持「三不」政策:不收香油、不收金紙、不設功德箱,是宗教界少見典範。這次事件若讓其長年信譽受損,對整體公益與宗教信仰都非正向發展。

我們當然要關注弱勢者權益,但宗教團體也不應被預設為「有問題的一方」。信仰需要監督,也值得被信任。

這起爭議看似贈與糾紛,實則揭示三重張力:高齡財產保護、家屬情感衝突與宗教信任危機。
家屬的憂慮有其合理基礎,行天宮的應對則合乎程序正義。制度若能更成熟、法律與倫理能更協調,類似衝突或許就能更少一些。

在情與法之間,行天宮選擇依法處理,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社會則需學習如何在理解家屬焦慮的同時,不失對信仰與制度的理性信任

 

作者|呂崑富

「房屋貸款知識家」平台創辦人/資深貸款顧問

深耕房產與金融領域多年,擅長房貸優化、資產規劃與解決各類貸款難題

Message Board

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