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請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
  1. 首頁
  2. M-News
  3. M-news

主委一句『我覺得吵』就拆健身房!住戶是塑膠?

主委一句『我覺得吵』就拆健身房!住戶是塑膠?
M-news 主委一句『我覺得吵』就拆健身房!住戶是塑膠? 網友分享了他剛購入的中南部新社區遇到的荒謬狀況——管委會主委只因為「自己住在健身房樓下覺得吵」,就擅自決議將健身房與視聽室位置互換,更誇張的是...

主委一句『我覺得吵』就拆健身房!住戶是塑膠?

網友分享了他剛購入的中南部新社區遇到的荒謬狀況——管委會主委只因為「自己住在健身房樓下覺得吵」,就擅自決議將健身房與視聽室位置互換,更誇張的是,這場所謂的「會議」只有78個人參與(多數還是管委會成員),其他60幾戶住戶完全被蒙在鼓裡。這種「少數人決定多數人權益」的狀況,不僅讓原PO直呼「主委是有多了不起?」,更暴露出許多新建社區在管理上的嚴重漏洞。

 

▍「我覺得吵,所以大家都要配合我?」

PO提到,這個約70戶的中小型社區才剛成立管委會不久,運作還不算健全,但問題已經一一浮現。首先是管理費從一坪70元漲到100元(在中南部確實偏高),住戶雖然覺得不合理,但勉強接受;接著更誇張的是,主委以「健身房太吵」為由,在僅有少數人參與的會議中,直接拍板將高樓層的健身房與低樓層的視聽室「互換位置」,甚至宣稱「移動插座的費用我來出」。

 

這種決策至少有三大問題:

 

程序不正義:根據《公寓大廈管理條例》,涉及公共設施的重大變更,應由「區分所有權人會議」(即全體住戶大會)決議,而非少數人關起門來決定。

 

解決方法本末倒置:健身房本來就可能產生噪音,合理的做法應是「訂定使用規範」(如時段限制、音量管控),而非直接搬遷。主委的作法只是把問題轉嫁給其他樓層住戶。

 

經費來源不透明:主委聲稱自掏腰包,但實際執行時,很可能轉嫁到管理費或公共基金,最後全體住戶一起買單。

 

▍「沒人敢說話」是社區崩壞的開始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場會議中,除了管委會成員,只有2名住戶出席,且「沒人敢表達反對意見」。這種「沉默的多數」現象,正是許多社區管理惡化的主因——住戶或礙於人情壓力,或覺得「不關我的事」,結果放任少數人把持決策權。原PO的另一半雖在現場,但因是新住戶且裝修中,選擇暫時隱忍,這種無奈完全可以理解,但也反映出社區自治的困境:當好人沉默,霸道的人就會主宰一切。

 

▍新社區「管委會亂象」:為何特別嚴重?

這類問題在「剛交屋的新社區」尤其常見,原因包括:

住戶尚未熟識:新建社區的居民彼此不熟悉,難以形成共識抗衡管委會。

管委會經驗不足:許多委員是第一次擔任職務,可能不懂法規或濫用權力。

建商遺留問題:部分建商在移交管理權時,未確實輔導社區運作,導致制度缺陷。

小社區的「人治」色彩:戶數少的社區更容易被少數人把持,缺乏制衡機制。

 

▍住戶該如何反制?從「要求資訊透明」開始

如果你也遇到類似狀況,可以採取以下行動:

要求公開會議記錄:依法管委會必須公告會議決議,你有權要求查看並確認程序是否合法。

發起臨時住戶大會:只要1/5以上住戶連署,即可要求重新討論爭議決議。

尋求法律諮詢:若管委會堅持違法執行,可向地方主管機關(如縣市住建局)檢舉。

參選下屆委員:與其抱怨,不如親自參與改變,確保決策透明化。

 

▍社區是大家的,不是主委的私人領地

主委的職責是「服務社區」,而非「管理住戶」。當少數人開始無視程序、憑個人喜好決策時,住戶若繼續沉默,只會讓問題愈發嚴重。

建議原PO可以先從溫和但堅定的「要求程序正義」開始,例如在群組提問:「請問健身房搬遷的決議是否符合區權會程序?」有時候,只要有人敢第一個發聲,就會發現原來多數人都不滿,只是缺一個開口的契機。

 

#管委會亂象 #社區自治 #住戶權益

(你的社區也有類似問題嗎?歡迎分享你的經驗或反制方法!)

Message Board

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