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委會要個資?數位社區治理考驗隱私保護
專家建議:避免在群組散播敏感資訊 應設專責管理機制」
近日有網友反映,新完工大樓的管委會要求住戶提供個人資料及車牌號碼,引發社區群組熱議。該網友表示,過去居住多個社區從未遇此情況,質疑管委會索取個資的法律依據及必要性。此事件凸顯社區管理與個人隱私保護之間的平衡問題,值得深入探討。
根據現行法規,管委會確實有權蒐集必要住戶資訊。《公寓大廈管理條例》賦予管委會執行社區管理維護工作的職責,包括公共安全、環境維護及管理費收取等。實務上,車牌號碼與居住資訊若用於社區安全管理,如車輛辨識、出入管制等,通常被認為具有正當性。然而,這必須符合《個人資料保護法》規定,即蒐集應與特定目的相關,且不得逾越必要範圍。
關於管委會索取個資合法性,律師指出關鍵在於「目的正當性」與「比例原則」。
若管委會為了社區安全需要而蒐集車牌號碼,並採取適當安全措施防止外洩,且告知使用目的,原則上符合個資法規定。但若蒐集資料超出管理必要範圍,或未盡妥善保管責任,則可能觸法。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目的正當,若在社區LINE群組公開住戶個資(如完整車牌號碼搭配樓層資訊),也可能違反個資法。
社區LINE群組的使用也需謹慎。雖然通訊軟體方便即時溝通,但並不適合進行正式決議或公告敏感資訊。內政部曾指出,管委會召集方式及事務執行方式應依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決議或規約規定。若社區規約未明確規範LINE群組的使用方式,管委會在此類平台要求住戶提供個資可能引發爭議。
對於擔心個資安全的住戶,建議可採取以下做法:
首先,向管委會詢問蒐集個資的具體目的與使用範圍;其次,要求管委會說明資料保護措施;若對回覆不滿意,可請求於區分所有權人會議中討論此議題。住戶也可主張個資法賦予的權利,要求管委會限制個資使用範圍或刪除不必要資料。
專業律師建議,社區應建立明確的個資管理規範,包括蒐集範圍、使用目的、保存期限及安全措施,並經區分所有權人會議通過後實施。同時,管委會應避免在LINE群組等非正式平台處理敏感個資,改以專業社區管理系統或正式書面文件進行,以兼顧管理效率與個資保護。
M觀點 管委會為執行社區管理業務確有需要蒐集部分住戶資訊,但必須符合比例原則與個資法規範。新成立管委會或許因缺乏經驗而未能完善溝通,住戶可透過理性詢問與參與社區會議,共同建立合理且合法的個資管理機制。在數位時代下,如何平衡社區管理效率與個人隱私保護,將是每個社區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M傳媒 https://94m.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