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請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
貸款
House579房屋交易買賣平台
驗屋
社宅
裝修
  1. 首頁
  2. M-News
  3. M-news

驗屋公司與建商的不能說的秘密?業界爆內幕:部分驗屋公司收建商『封口費』,刻意忽略重大瑕疵

驗屋公司與建商的不能說的秘密?業界爆內幕:部分驗屋公司收建商『封口費』,刻意忽略重大瑕疵
M-news 驗屋公司與建商的不能說的秘密?業界爆內幕:部分驗屋公司收建商『封口費』,刻意忽略重大瑕疵 驗屋市場正面臨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近期公平會對驗屋公司廣告不實開罰5萬元,猶如拋出一顆震撼彈,揭露這個...

驗屋公司與建商的不能說的秘密?業界爆內幕:部分驗屋公司收建商『封口費』,刻意忽略重大瑕疵
驗屋市場正面臨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近期公平會對驗屋公司廣告不實開罰5萬元,猶如拋出一顆震撼彈,揭露這個年成長超過三成的行業背後,竟存在著「假證照」、「假報告」與「利益衝突」的三重黑洞。更驚人的是,業界人士爆料,部分驗屋公司同時接受建商委託進行施工品質檢測,卻對消費者隱瞞這種利益衝突關係,形成「一手拿建商錢、一手收消費者費」的荒謬現象。

 

5萬元罰款 vs. 高額利益:失衡的監管
公平會對驗屋公司廣告不實開罰5萬元,相較於驗屋公司動輒數萬元的收費標準,以及建商數百萬元的修繕成本,簡直是九牛一毛。這種不成比例的罰則,根本無法產生嚇阻效果,反而變相鼓勵不肖業者繼續違規。

法律專家直言:「現行法規對驗屋行業的監管存在明顯漏洞。《公平交易法》只能處理廣告不實,《消費者保護法》也缺乏專門規範,導致驗屋市場成為法律灰色地帶。」更令人憂心的是,驗屋報告的法律效力經常受到建商質疑,消費者即使花錢取得報告,也可能面臨求償無門的困境。

 

利益衝突:誰在為驗屋公司付錢?
業內人士透露,部分驗屋公司同時接受建商委託進行施工品質檢測,這種「雙重客戶」模式產生嚴重利益衝突。這些驗屋公司在面對消費者委託時,可能會刻意淡化或忽略某些重大瑕疵,以避免得罪建商客戶。

更隱蔽的手法是利用「關係企業」模式,由建商投資設立驗屋公司,表面上是獨立第三方,實際上卻是建商的品質把關單位。這種驗屋公司自然不會對母公司進行嚴格檢測,消費者等於花錢買一份「保證過關」的報告。

 

證照亂象:2天培訓就自稱「驗屋師」
當前台灣驗屋市場最荒謬的現象是:任何人都可以自稱「驗屋師」。由於缺乏法定資格要求,部分業者只需參加2天的培訓課程,就自封為「專業驗屋師」。這些缺乏專業背景的「速成師傅」,可能連基本的建築規範都不熟悉,卻敢收取上萬元的驗屋費用。

與日本、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相比,台灣驗屋師的專業認證制度明顯落後。這些國家通常要求驗屋師具備建築、工程相關學歷,完成數百小時的實習培訓,通過嚴格考試,並購買專業責任保險後才能執業。反觀台灣,連最基本的證照制度都尚未建立。

 

設備迷思:高科技儀器≠專業判斷
許多驗屋公司以「高科技檢測設備」為賣點,宣傳使用紅外線熱像儀、管道內視鏡等先進工具。然而業內專家指出:「設備再先進,也需要專業人員解讀數據。部分驗屋人員缺乏專業背景,即使檢測出異常,也無法正確判斷問題成因與嚴重程度。」

曾發生過案例,驗屋公司用熱像儀檢測出牆面溫度異常,就斷定是漏水問題,要求建商敲開牆面檢修。結果發現只是冷熱水管路過於接近造成的溫度差異,並非漏水。這種誤判不僅造成不必要的修繕成本,也可能影響建築結構安全。

 

消費者如何自保?三大關鍵提問
面對驗屋市場亂象,消費者應該學會自我保護:
1.  詢問利益衝突:直接詢問驗屋公司是否曾接受該建商委託?是否與建商有任何合作關係?
2.  要求資格證明:要求驗屋人員出示相關專業證照與經歷證明,並查證其真實性
3.  確認報告效力:詢問驗屋報告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是否願意出庭作證?

 

改革方向:建立台灣驗屋師專業制度
專家建議,台灣應該儘速建立驗屋師專業認證制度,包括:
1.  法定資格要求:明確定義驗屋師的學歷、培訓與考試要求
2.  持續教育機制:要求驗屋師定期進修,跟上建築技術發展
3.  責任保險制度:強制驗屋師購買專業責任保險,保障消費者權益
4.  利益衝突規範:禁止驗屋師同時接受建商與消費者委託,避免角色衝突
5.  報告標準化:制定統一驗屋報告格式,確保檢測項目與標準一致

 

與其依賴驗屋,不如選擇誠信建商
與其花費上萬元請驗屋公司,事後才發現問題,不如在購屋前就選擇重視品質的建商。
消費者可參考以下指標:
1.  過去建案口碑:查詢建商過去建案的入住評價與糾紛記錄
2.    施工透明度:重視施工過程透明的建商,通常更注重品質
3.  保固條款:優質建商提供更長保固期與更完善保固內容
4.  第三方認證:選擇有第三方品質認證的建案

 

驗屋應該是最後的把關手段,而非購屋的必要程序。
與其期待驗屋公司發現問題,不如選擇從源頭就重視品質的建商。畢竟,真正的品質是建造出來的,不是檢驗出來的。
專家建議:
1.  政府應儘速制定《驗屋師專法》,建立專業認證制度
2.  驗屋公司應強制揭露與建商的合作關係
3.  提高驗屋不實的罰則,建立懲罰性賠償制度
4.  推動驗屋報告標準化,確保檢測品質一致性
5.  建立驗屋糾紛仲裁機制,快速解決消費爭議
只有透過制度革新,才能讓驗屋市場從現在的「亂象叢生」走向「專業可信」,真正保障購屋者的權益。

 

Message Board

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