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請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
House579房屋交易買賣平台
狸樂聚
貸款
房仲
社宅
賣厝阿明Line
收起
  1. 首頁
  2. 熱門
  3. 生活

設計師作品「不能公開」合理嗎?業內揭潛規則 小心花錢找助理幫你設計 | M傳媒

設計師作品「不能公開」合理嗎?業內揭潛規則 小心花錢找助理幫你設計 | M傳媒
生活 設計師作品「不能公開」合理嗎?業內揭潛規則 小心花錢找助理幫你設計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明明是花錢請設計師,卻連對方的作品都看不到?」這樣的情況,其實在室內設計圈相當常...

設計師作品「不能公開」合理嗎?業內揭潛規則 小心花錢找助理幫你設計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明明是花錢請設計師,卻連對方的作品都看不到?」這樣的情況,其實在室內設計圈相當常見。最近有網友在臉書《賣房知識家》社團發文抱怨,表示自己在找設計公司洽談裝修時,對方總強調作品是「團隊設計」,無法提供個人代表作參考,讓他愈聽愈不安。這篇貼文掀起熱烈討論,許多過來人也直言:「團隊設計不是問題,問題是那個設計師有沒有真本事!」

 

「團隊設計」是真是假?設計師業界潛規則曝光

 

賣厝阿明表示,消費者選設計師,最主要看的是「風格」與「質感」,如果對方連拿得出手的作品都沒有,卻推託說「那是公司作品,不能公開」,恐怕得提高警覺。阿明直言:「這種情況通常有三種可能:一、他只是助理,沒資格掛名;二、沒有獨立完成能力;三、最糟的,就是假設計師冒充專業。」

 

實際上,多數知名設計公司確實以「團隊作業」方式進行,從概念發想、平面規劃、3D建模、工程監工都有不同人員負責。然而,就算是團隊合作,負責主設計的設計師仍然應該能展示其參與的部分與代表作品。若連個人風格或曾參與的案子細節都說不出來,這樣的「設計師」很可能只是掛名或跑業務的窗口。

 

消費者為何容易踩雷?「光鮮簡報」掩蓋真相

 

許多網友分享親身經驗,有人指出,許多設計公司會用「公司作品集」吸引客戶,但實際上每位設計師在其中的貢獻程度不同,有的只是畫施工圖,有的只是執行助理,卻對外宣稱「參與設計」。甚至有部分業者會拿網路上他人作品拼湊成作品集,讓外行消費者難以分辨。

 

一位在台北執業十年的設計師透露,若客戶遇到不願提供作品的設計師,可以要求對方出示「設計監工照片」、「施工現場進度」等非正式資料,以了解實際參與程度。「真正做過的案子,一定會有施工圖或現場紀錄,不可能什麼都拿不出來。」

 

找設計師不踩雷:比作品更重要的是「對話」

 

家建議,挑選設計師時,不應只看網美照片或價格高低,而是觀察設計師的溝通能力與邏輯是否清晰。若一位設計師無法說明設計理念、材質配置與動線考量,卻只會說「這是團隊決定的」,那很可能代表他並未真正主導過設計案。

 

此外,簽約前也應確認合約中「設計責任歸屬」與「設計師姓名」是否明確載明,避免事後爭議。若是由公司派案,務必確定自己簽約的設計師就是負責實際規劃的那一位,而非臨時更換。

 

買設計不是買「故事」,「實力」才是最重要

 

在資訊透明的時代,好的設計師會樂於展示作品、分享理念,因為那是專業的象徵。反之,凡事推託「公司保密」或「團隊創作」卻拿不出任何作品的,很可能只是包裝下的空殼。對準備裝修的消費者來說,最重要的不是聽誰說得天花亂墜,而是要親眼看到、親耳聽懂、親手簽下屬於自己安心的合約。畢竟,設計一間房不是買盲盒,花的不是設計費,而是信任。懂得看穿話術、找對人,才能讓夢想中的家真正成形。

Message Board

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