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新成屋空屋率飆破35%!專家示警「多殺多」風險浮現
最新內政部數據揭露驚人現象:基隆市屋齡5年內新成屋空屋率高達35.3%,相當於每3間就有1間閒置,不僅居全台之冠,更引發當地居民對房市崩盤的憂慮。這項數據反映出當前房市正面臨供過於求的結構性問題,尤其投資客聚集區域恐成重災區。
五大空屋熱區警示
根據2024年第2季統計,全台待售新成屋突破10.3萬宅,空屋率最高的前五名縣市分別為:
基隆市35.3%:捷運題材失靈,新案單價一年暴漲至42.2萬/坪
金門縣35.1%:觀光地產泡沫化跡象顯現
高雄市29%:科技業擴廠光環難掩供給過剩
台南市28%:南科效應邊際效益遞減
台北市27.1%:高總價產品去化緩慢
中信房屋副理莊思敏直指,這些區域共同特徵是「推案量暴增但人口成長停滯」,基隆尤其典型。當地新建案單價從2022年2字頭,短短兩年飆破42萬元,個案甚至出現5字頭天價,但隨著基隆捷運進度延宕,投資客開始退場,導致交易量急凍。
基隆網友悲觀看市
在「基隆人日常」臉書社團中,在地人痛陳:「台北投資客炒高房價後認賠殺出」、「新青安讓房價翻倍,現在找不到接盤俠」。更有網友點出核心問題:「基隆出生率全台墊底,人口根本撐不起暴漲的房價。」
市場修正三部曲
業界分析,這類高空屋率區域可能面臨:
價格僵持期:建商咬牙不降價,但成交幾近停滯
建商讓利戰:部分資金壓力大的業者開始推出優惠方案
多殺多潮:投資客恐慌性拋售,加速價格修正
值得關注的是,基隆市近年推案集中於安樂區、中山區等捷運預定路線周邊,如今隨著開發時程延後,這些「預支漲幅」的區域恐首當其衝。專家建議,購屋者應避開投資客比例過高的重劃區,轉向有實際居住需求的核心區段,才能在這波調整期中站穩腳步。
高空屋率就像房市的「未爆彈」,當租金收益率無法覆蓋持有成本時,拋售潮將難以避免。政府除了打炒房,更應正視區域供需失衡問題,避免局部市場崩塌引發連鎖效應。圖/google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