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國富統計出爐!家庭平均淨資產1889萬創新高 台股成關鍵推手
主計總處昨(30)日公布2023年底國富統計,受惠台股大漲26.8%及升息效應,國富毛額達320.48兆元(年增3.18%)、淨額252.82兆元(年增2.35%),其中家庭部門平均每戶淨資產攀升至1889萬元,年增116萬元,續創歷史新高。不過整體增幅較往年縮小,反映經濟成長放緩對民間投資的影響。
【國富結構解析】
1. 資產增長主力:生產性投資+股市房市
非金融性資產(占83.06%)達266.19兆元,年增9.89兆元
生產性資產(137.54兆元):受前瞻建設、半導體擴廠推動,年增6.69兆元,其中「房屋及營建工程」增3.83兆元最多。
非生產性資產(128.65兆元):如土地等,年增3.05兆元。
金融性資產淨值54.29兆元:台股上漲帶動家庭有價證券持有額年增24%,但外資持有台股市值同步提高,抵銷部分增幅。
2. 家庭財富亮點:證券存款增值、房貸壓力增
家庭部門淨值172.24兆元,年增13.29兆元
資產組成:
房地產(52.53兆元)占比最高,但年增僅4萬元(反映房市漲幅趨緩)。
有價證券(31.1兆元)年增24%,主因台股創高。
存款與保險(定期存款21.67兆元、人壽保險37.52兆元)受升息提振。
負債22.1兆元(年增1.33兆元),其中房貸達21.45兆元,平均每戶負債242萬元(年增11萬元)。
【關鍵趨勢】
台股成財富引擎
2023年台股大漲26.8%,帶動家庭有價證券資產年增61萬元(占家庭淨值增長逾5成),但財富集中效應需關注。
房市「有資產、負債增」矛盾
房地產增值貢獻有限(每戶僅增4萬元),但房貸負擔持續攀升,凸顯高房價下的還款壓力。
生產性投資超越非生產性
生產性資產(如廠房、設備)連續3年高於非生產性資產(如土地),顯示經濟成長仍靠實體投資驅動。
【未來挑戰】
經濟放緩隱憂:2023年國富增幅縮小,反映GDP成長減速對資產累積的影響。
升息與負債風險:若利率維持高檔,家庭房貸壓力可能進一步抑制消費動能。
財富分配差距:證券資產增長集中特定族群,需防範財富不均擴大。
主計總處強調,國富統計旨在衡量國家整體資產累積,後續將密切關注地緣政治、利率政策對財富結構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