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請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
  1. 首頁
  2. M-News
  3. M-news

「我家在2樓憑什麼付電梯費?」老華廈爆激烈衝突 住戶怒控:管委會強收3萬逼簽本票!

「我家在2樓憑什麼付電梯費?」老華廈爆激烈衝突 住戶怒控:管委會強收3萬逼簽本票!
M-news 「我家在2樓憑什麼付電梯費?」老華廈爆激烈衝突 住戶怒控:管委會強收3萬逼簽本票! 在老舊華廈中電梯更新是常見的社區難題,但當您住在二樓,且一樓到二樓根本沒有電梯可用時,這個問題就顯得格...

「我家在2樓憑什麼付電梯費?」老華廈爆激烈衝突 住戶怒控:管委會強收3萬逼簽本票!

在老舊華廈中電梯更新是常見的社區難題,但當您住在二樓,且一樓到二樓根本沒有電梯可用時,這個問題就顯得格外棘手。面對管委會要求每戶分攤3萬元更換電梯的決議,您內心的不平衡完全可以理解,為什麼要為一個幾乎用不到的設施買單?這其實牽涉到社區自治的法律規範、公平原則,以及長遠的房產價值考量。 

 

法律義務與使用權益的衝突

根據《公寓大廈管理條例》,電梯屬於社區的「共用部分」,所有住戶原則上都有分攤修繕費用的義務,不論實際使用頻率。法律之所以這樣規定,是為了避免「搭便車」問題是如果每位住戶都只願意支付自己使用的設施費用,社區公共事務將難以運作。然而,您的特殊情況確實值得特別考量:一樓到二樓沒有電梯服務,意味著您回家時根本無法使用這項設施,與其他樓層住戶的「使用頻率」存在明顯差異。 

 

專業律師建議,這類糾紛可從幾個面向爭取權益:

首先,查閱社區規約是否有針對低樓層住戶的減免條款;

其次,要求管委會提供電梯使用數據,證明您的實際使用情況;

最後,可主張「比例分擔」原則,建議按樓層高度或使用頻率制定差別分攤比例。

 

房產價值與社區和諧的長遠思考 

即使您很少使用電梯,它的存在與狀態仍會影響整體房產價值。房仲業者指出,沒有電梯或電梯過於老舊的華廈,在市場上的價格通常會比同區域物件低10-15%。尤其對高樓層住戶而言,電梯更是不可或缺的設施,若因少數住戶反對而無法更新,可能導致社區整體價值下滑。 

 

心理層面而言,這類糾紛容易引發住戶間的對立

建議您以「解決問題」而非「對抗」的態度與管委會溝通,例如同意支付部分費用,但要求未來數年的管理費減免作為補償;或是建議安裝智慧電梯系統,記錄各戶使用次數作為分攤依據。保持理性溝通的空間,往往比堅持「全付或全不付」更能找到雙贏方案。 

 

創造性的解決之道

面對這個兩難,或許該跳脫「付或不付」的二元思考。有些社區會透過下列方式解決類似爭議:將電梯更新與其他公共設施改善(如監視系統、門禁卡)打包處理,讓低樓層住戶也感受到直接利益;或是允許分期付款,減輕一次性支出的壓力;更有社區藉此機會重新檢視公設分配比例,調整停車位與電梯的使用規則。 

 

電梯在家門口卻用不到確實是建築設計上的缺陷

長期來看,或許可藉此機會推動「電梯延伸至一樓」的結構改造,雖然初期成本較高,但能徹底解決公平性問題,甚至提升整個社區的便利性與價值。畢竟,一個好的解決方案,不該只是計算眼前的3萬元,而是思考如何讓未來10年的居住品質更好。 

 

社區生活本就是不斷協調與妥協的過程

在堅持自身權益的同時,也試著理解高樓層住戶的需求,或許能發現意想不到的解決方案。畢竟,您選擇住在這個社區,代表這裡有您珍惜的生活環境與鄰里關係。與其讓電梯成為心結,不如把它轉化為改善居住品質的契機——這才是社區自治最珍貴的意義。

Message Board

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