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請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
  1. 首頁
  2. M-News
  3. M-news

等房價跌再買?他苦等4年房租噴400萬,3房降級2房…首購族最痛的覺悟

等房價跌再買?他苦等4年房租噴400萬,3房降級2房…首購族最痛的覺悟
M-news 等房價跌再買?他苦等4年房租噴400萬,3房降級2房…首購族最痛的覺悟 這年頭,買房成了最矛盾的選擇—「不買怕漲,買了怕跌」。一位在內湖租屋4年的網友分享血淚史:當初看的3房物件總價120...

等房價跌再買?他苦等4年房租噴400萬,3房降級2房…首購族最痛的覺悟

這年頭,買房成了最矛盾的選擇—「不買怕漲,買了怕跌」。一位在內湖租屋4年的網友分享血淚史:當初看的3房物件總價1200萬,心想「再存一點、等房價跌」,結果4年過去,同區域房租從1200萬飆到1600萬,自己卻還在幫房東付房貸。最後咬牙買房時,預算只能從「大3房」降級成「2+1房」,「這些年付的租金,都夠我多買一間廁所了!」

 

這故事點破許多首購族的迷思:「你以為在等房價跌,其實是在等通膨吃掉你的頭款。」

 

1. 「等跌價再買」的3個殘酷現實

現實1:你永遠不知道底在哪

股市能「抄底」,是因為股價透明、流動性高。但房市呢?

好物件不會等你,尤其低總價首購產品,一釋出就被掃光。

「跌價10%」的社區,要嘛有抗性(凶宅、海砂屋),要嘛你根本不敢買。

 

現實2:房租是沉沒成本

網友4年多付400萬房租,這筆錢如果拿去付房貸,本金早就累積破百萬。更別說「房租會漲,房貸不會」(除非升息)。

 

現實3:你的貸款條件只會更差

銀行最愛35~45歲的「青壯年韭菜」,利率好、成數高。等到50歲再買,銀行可能只願貸6成,還綁一堆條件。

 

2. 首購族最該做的3件事

現在就開始看房,別等「存夠錢」

看房才知道自己「斤兩」:原來2000萬只能買廁所?那改看1500萬的物件該捨棄哪些條件?市場冷清時更要看,才不會被熱潮沖昏頭。

 

接受「不完美但可妥協」的選擇

先求有再求好:從「3房電梯」降級「2房公寓」?至少資產先上車。

裝潢、地段、屋齡…哪些可妥協?實地看房才會覺悟。

 

算清楚「租金VS房貸」的長期帳

以台北市月租4萬為例,5年=240萬送給房東(且房租會漲)。

同金額付房貸,至少一半是還本金,未來賣掉還能拿回來。

 

3. 給「總覺得買貴」的人一劑清醒針

「實價登錄的恥辱柱?你多慮了!」

5年後回頭看,當初的「高點」可能都是低點。

與其糾結買貴5%,不如擔心「5年後還買不買得起」。

 

買房不是賭漲跌,而是搶資產門票

「少子化會跌?」「戰爭來了怎麼辦?」這些宏觀焦慮,都比不上一個事實:「你現在不買,房東就會用你的租金去買。」

 

與其等崩盤,不如:

先看房100間,摸清市場底細

設定「可妥協條件」,別幻想完美屋

把房租變成房貸,至少錢是流進自己口袋

「通膨不會等你,但房東很樂意等你—畢竟你等的每一年,都是他的退休金。」

你也有類似糾結嗎?歡迎分享你的買房覺悟!圖/google map

Message Board

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