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地附贈廢棄鐵皮屋,修繕後竟卡「水利地」!門牌申請被拒怎麼辦?
前年底,網友阿明買了一塊農地,上面附帶一棟沒有門牌、幾乎快廢棄的鐵皮屋,這間屋子是民國60幾年蓋的,看起來頗有歷史。去年,阿明花錢把鐵皮屋整修好,想申請門牌來正式使用,沒想到戶政人員一看,直接退回申請,理由是——這間鐵皮屋「大部分蓋在水利地上」!
這下阿明頭大了,原本以為只是老舊建物翻新的問題,沒想到還牽扯到土地占用,而且還是敏感的水利地。他想問:「這樣的情況該怎麼處理?難道只能拆掉嗎?還是有機會補救?」
水利地到底是什麼?為什麼不能蓋房子?
水利地通常是政府管理的河川、排水溝渠或灌溉用地,屬於公共使用,原則上私人不能占用或蓋建築。如果鐵皮屋真的蓋在上面,依法可能被要求拆除,甚至會被開罰。
但問題是,這間鐵皮屋已經存在50幾年,為什麼以前沒事,現在才被發現?
其實,早期台灣許多農地周邊的建築物,可能因為地籍測量不精確或法規較寬鬆,導致占用公有地卻沒被追究。但現在政府管理越來越嚴格,尤其申請門牌時,戶政單位會查核土地分區,一旦發現占用水利地,就會直接打回票。
遇到這種狀況,該怎麼辦?
先確認占用範圍:找地政事務所「土地鑑界」,確定鐵皮屋到底占用了多少水利地,是否有可能調整範圍,讓主體建築回到自己的農地上。
找水利主管機關溝通:如果是農田水利會的灌溉溝渠用地,或許有協商空間;但如果是河川地,通常很難合法化。
考慮部分拆除或搬遷:如果只有一部分越界,或許可以拆掉占用部分,保留合法區域再重新申請。
看看是否符合「農業設施」資格:如果這塊地是農地,可以用「農業資材室」名義申請門牌。
最壞的情況:可能要拆屋
如果鐵皮屋確實大部分都在水利地上,又無法取得合法使用權,最終可能只能配合政府要求拆除,否則可能被強制執行,甚至吃上罰單。
買農地附老屋,務必先查地籍!
阿明的案例提醒大家,買農地時如果上面有老舊建物,一定要先確認土地分區和建物是否合法,否則花錢整修後才發現卡在水利地、保護區或國有地上,真的會欲哭無淚!圖/google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