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富貴難變現? 房產增值的財富幻覺與現實困境
「你的房子漲了幾百萬!」這句話聽起來令人欣喜,卻可能是許多屋主面臨的財富幻覺。台中一位網友真切道出心聲:「每個人都說我買的房子翻倍賺幾百萬,可是我要住哪?從台中五期去住彰化芳苑嗎?」這番話道出當前高房價時代下,許多「紙上富翁」的共同困境。
房產增值的財富迷思
在房價持續走高的台灣,不少屋主帳面上確實擁有可觀的資產增值。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台中五期重劃區近五年房價漲幅確實超過50%,部分早期購入的屋主帳面獲利可達數百萬元。然而,理財規劃師陳美華點出關鍵:「自用住宅的增值其實是『鎖住的財富』,除非你願意 downsizing(縮小居住規模)或者搬遷到更偏遠的地區,否則這筆錢很難實質變現。」
變現難題:三條路的現實限制
對於想實現增值利益的屋主,通常面臨三種選擇,每種都有其代價:
第一是「賣掉換屋」。但正如網友所言,從熟悉的台中五期搬到彰化芳苑,雖然可能套現差價,卻需付出生活品質與通勤成本的代價。房仲業者李明分析:「這其實是地理位置的財富重分配,從蛋黃區搬到蛋白區,賺取的是區位價差。」
第二是「增貸融資」。銀行主管李小姐解釋:「房屋增貸確實是動用增值的方式,但這不是『拿回自己的錢』,而是向銀行借款,需要還本付息。」她提醒,利率風險和還款壓力是必須考慮的現實因素。
第三是「以房養老」。但這種方式通常適合退休族,且每個月能領取的金額有限,無法一次性取得大筆資金。
財富幻覺與現實感受的落差
富而不裕的現象:財富的感受主要來自可支配收入,而非資產價值。這就是為什麼帳面上有增值,卻感受不到實際財富增加的原因。
正確的房產財富觀:自用住宅首要功能是居住,增值利益應該視為長期儲蓄與抗通膨工具,而非可隨時動用的活資產。
專家建議,與其糾結於「紙上富貴」,不如務實規劃財務:
若真需要動用房產價值,可考慮部分增貸投資於能產生現金流的標的;或者重新評估居住需求,適度調整居住規模。最重要的是認識到:自用住宅的增值利益,只有在出售或抵押時才能實現,而每種變現方式都有其相應代價。在房價高漲的時代,建立正確的財富觀念,或許比追逐帳面數字更加重要。
情情的Line ID:0903912777
情情的FB:https://www.facebook.com/yiqing.yan
情情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yichill1018
情情的TikTok:https://www.tiktok.com/@yichill66
明深地政士聯合事務所 https://is.gd/OJDw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