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殺太低?一坪21萬開價砍到15萬,是理性議價還是過分貶值?| M傳媒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開價一坪21萬,我直接砍到15萬會太過分嗎?」有位準備買房的網友坦言,他查了三個月前實價登錄,發現同社區成交價一坪才15.6萬,決定大膽挑戰賣方底線。這記「砍到見骨」的出價,到底是精準議價還是破壞行情?
買房議價本來就是你情我願的交易行為,但當買方拿著幾個月前的實價登錄資料直接對大砍,很可能讓賣方覺得不被尊重。
房仲業者透露,現在賣方開價通常已經把「議價空間」算進去,如果買方一開口就砍六萬,很多屋主直接認定你沒誠意,連談都不願意談。畢竟實價登錄是參考用的歷史資料,就像你不會用三個月前的股價要求今天買股票一樣,房價也會隨著市場氣氛波動。
從賣方角度來看,開價21萬可能已經考量到屋況裝修、地段優勢或是社區未來發展性。舉例來說,同樣一個社區,高樓層景觀戶和低樓層面向停車場的單位,價格本來就有落差;剛重新裝潢過的房子和需要整理的物件,價值也不一樣。如果只盯著最低的那筆實價登錄數字,很容易忽略這些細節,反而錯過真正適合的物件。
買方會這麼敢砍價,也不是沒有原因。
最近市場氣氛轉向,不少區域出現成交量萎縮的狀況,讓買家覺得有機會談到更好的價格。再加上現在資訊透明,實價登錄、社區成交紀錄隨便查都有,買方自然會用最有利的數據來當談判基礎。這種心態就像上菜市場買菜,大家都想用批發價買到零售商品,問題是房子不是青菜蘿蔔,每個物件都有它的獨特性。
專家建議,與其直大砍價嚇跑賣方,不如做好功課再出招。
首先,查清楚該社區最近半年的成交價範圍,而不是只抓最低的那一筆;其次,實地看屋時仔細評估屋況,如果有需要大幅整修的地方,這些都是談判的籌碼;最後,了解賣方為什麼要賣房子,如果是急著資金周轉的屋主,通常議價空間會比較大。
M觀點
買方想用最低價入手,賣方想守住價格底線,雙方都在試探彼此的底線。與其拿著過時的實價登錄資料硬砍,不如用具體的屋況問題或市場數據來支持你的出價。記住,成功的議價是讓雙方都覺得贏,而不是一方全拿。與其糾結要砍多少,不如找到讓賣方願意讓價的關鍵理由,這才是聰明買家的致勝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