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更獎勵擴大:都市更新與危老重建的新契機
隨著台灣都市發展日趨成熟,老舊建築物的安全與居住品質成為社會關注焦點。內政部提出《都市更新條例》第65條修正草案,放寬容積獎勵適用範圍,並研議危老條例的後續政策方向,為都市更新與危老重建注入新動能。本文將深入探討政策修法內容、容積獎勵擴大效應、危老重建期限延長影響,並透過實際案例與市場趨勢分析,提供未來挑戰與建議,展望台灣都市再生的新未來。
1. 放寬容積獎勵適用範圍
修法內容:
內政部提出《都市更新條例》第65條修正草案,將容積獎勵適用範圍擴大至「實施容積管制前已申請建造執照」的建築基地。
原規定僅適用於實施容積管制後(1983年以後)的建築基地。
修法後,1964年至1983年間取得建照的6層樓以上合法建築物,也可申請容積獎勵。
受惠對象:
全國8,216棟6層樓以上合法建築物,約27萬戶受惠。
主要集中於雙北、台中、高雄等都會區的老舊公寓。
政策效益:
提高地主與建商參與都更意願,加速老舊建物重建。
改善都市景觀與居住安全,降低地震災害風險。
2. 危老條例期限延長效應
現行期限:
危老重建申請期限至2027年5月31日,期間內申請者可享有最高40%的容積獎勵與稅賦優惠。
政策方向:
政府正研議危老條例的後續政策,可能方向包括:
延長申請期限:評估是否延長至2030年,以持續推動老舊建物改建。
調整獎勵機制:針對小型基地或弱勢社區,提供額外容積獎勵或補助。
整合公辦都更:結合公辦都更資源,擴大危老重建量能。
市場影響:
2025年後,危老重建案量可能趨緩,建商轉向整合難度較低的基地。
政府需透過政策誘因,維持危老重建動能。
3. 容積獎勵擴大與危老重建的比較
都市更新
申辦條件:6樓以上合法建築物(1964年後取得建照)
容積獎勵:最高50%(含時程、規模、綠建築等獎勵)
稅賦優惠:重建期間地價稅與房屋稅減免,完工後減半2年
申請期限:無明確期限
整合難度:需取得多數所有權人同意,整合時間較長
危老重建
申辦條件:30年以上老舊建物,無最小面積限制
容積獎勵:高40%(含時程、耐震、規模等獎勵)
稅賦優惠:重建期間稅賦全免,完工後減半2~12年
申請期限:2027年5月31日截止(可能延長)
整合難度:需全體所有權人同意,小型基地較易整合
4. 實際案例與市場趨勢
台北市大安區都更案
透過容積獎勵擴大,將6層樓老舊公寓改建為12層樓住宅大樓,地主分回比例提高至70%。
台中市西區危老案
基地面積僅50坪,透過危老條例重建為5層樓電梯華廈,容積獎勵達35%。
5. 未來挑戰與建議
挑戰:房市景氣波動影響重建意願。
小型基地整合難度高,地主與建商分回條件落差大。
公部門資源有限,難以全面推動都更與危老重建。
建議:政府應提供更多誘因(如稅賦減免、低利貸款),鼓勵民間參與。
強化專業機構(如住都中心、建經公司)角色,協助整合與執行。
推動社區教育,提升民眾對都更與危老的認知與參與意願。
【M傳媒】政策修法與容積獎勵為都市更新與危老重建注入動能。然而,如何平衡地主、建商與公共利益,仍是未來政策推動的關鍵挑戰。建議相關單位持續優化法規與執行機制,以實現都市再生與居住安全的目標。
圖片來源 台北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