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業造就人口奇蹟!竹北25年飆增逾兩倍 彰化、屏東、員林卻逆勢下滑
【M傳媒房產中心/報導】
全台四大縣轄市人口變化,呈現出一個鮮明的「高科技效應」對比。馨傳不動產智庫統計近25年的資料發現,彰化市、屏東市與員林市人口數量不但停滯,甚至呈現緩慢下滑趨勢;唯獨竹北市,在科技園區加持下逆勢成長,人口暴增逾兩倍,成為全台縣轄市人口「黑馬」。
馨傳不動產智庫指出,現今股市只要AI技術還在發光發熱,其他傳統產業幾乎都「仆街」,資金與人才都集中在科技業,帶動的區域效應非常明顯。在地方層面,搭上科技產業順風車的城市輕鬆「躺贏」,沒搭上的地方就只能「躺平」,人口自然流向有產業支撐的都市。
以彰化市為例,民國90年人口一度高達23.1萬人,但近年逐年下滑,今年9月僅剩22.1萬人,短短25年間減少約1萬人。屏東市與員林市的情況更為明顯,屏東市人口從21.5萬減到19.1萬,少了2.4萬人;員林則從12.6萬降至12.2萬。三個傳統產業聚落縣轄市,雖各自擁有歷史、文化與地方福利,但面對少子化與人口外流,仍難以扭轉人口衰退的趨勢。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竹北市。受益於竹科園區多年持續發展,竹北市人口從25年前的9萬人一路增至現今22萬人,短短25年間增加逾兩倍,幾乎追平長期人口領先的彰化市。
竹北的成功關鍵在於高科技產業集聚,帶來大量就業機會與高收入族群,吸引年輕家庭與專業人才移入,形成正向人口循環。
彰化雖然是中台灣傳產大本營,且有隱形富豪集散地之稱,70歲以上長者每人可領6千元新春敬老金,遺產稅與贈與稅收入也支撐了當地福利,但即便有這些財政優勢,也難以抵擋少子化與人口外流的長期趨勢。何世昌坦言,「人口下滑不是福利多少就能解決的問題,而是經濟與產業結構決定了人口去向。」
竹北的案例則顯示,高科技產業的區域吸引力不容小覷。儘管房價近年大幅上漲,但人口仍持續流入,形成了罕見的逆勢增長。這也意味著,未來若地方想要維持人口活力與經濟成長,掌握產業趨勢、提升就業競爭力,是關鍵所在。科技業不僅帶來經濟效益,更在實際數字上,改寫了人口分布與城市命運。
總結來看,25年的數據告訴我們一個清楚的訊息:產業決定人口,科技造就城市新生命。竹北的崛起,彰化、屏東、員林的緩退,都是這股趨勢下最鮮明的對照。未來,誰能掌握科技產業脈動,誰就有機會成為人口與經濟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