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降溫信號明確!全國房價漲幅收斂至5.83% 台北市年增3.36%瀕臨「體感下跌」
最新公布的3月清華安富房價指數顯示,全國房價年增率縮減至5.83%,較去年雙位數漲幅明顯放緩,其中台北市年增率僅3.36%,若扣除通膨與利率因素,實質購買力已接近「體感下跌」臨界值。專家分析,在央行信用管制與國際經濟不確定性夾擊下,市場正進入「價穩量縮」的新階段。
區域表現兩極化
科技廊道續強:新竹縣市年漲9.89%居冠,反映竹科擴廠效應;苗栗縣受惠外溢效應,年漲8.4%
六都分化明顯:高雄(+7.4%)、桃園(+6.83%)受產業投資帶動,台北(+3.36%)漲幅敬陪末座
東部實質負成長:花蓮、宜蘭雖名目上漲,但扣除3.14%的通膨與利率成本後,呈現「體感下跌」
市場結構轉變三大關鍵
政策壓抑效果
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限制豪宅貸款成數,加上銀行自主緊縮土建融,建商推案轉趨保守。以台北市為例,高總價產品交易凍結,連帶壓抑整體漲幅。
資金流向轉移
美國對等關稅政策預期促使部分資金轉向海外資產,3月全國交易量較去年同期大減33.92%,尤其雙北中高總價市場萎縮最明顯。
剛需支撐特定區
高雄橋科、桃園航空城等產業投資熱區,仍吸引自住買盤進場,維持相對抗跌性。新竹縣市更因台積電2奈米廠進駐預期,房價持續創高。
後市觀察重點
利率政策:若Fed延後降息,國內房貸利率恐維持高檔
新青安效應:青年安心成家貸款是否延長,將影響首購市場動能
建商讓利幅度:928檔期推案價格策略,成市場風向球
當前買方普遍期待價格修正,但營建成本居高不下,形成『賣方讓利有限、買方觀望』的僵局。」值得關注的是,台北市若下個月年增率跌破3.14%,將成為首個「實質負成長」的直轄市,可能引發連鎖效應。
圖/google map